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将孩子遗忘在校车中被闷死,是最可耻的遗忘

  7月31日,西安市一家幼儿园发生一起惨案,一名两岁大的小女孩被遗忘在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校车内不幸身亡。医院开出的死亡证明上注明死因是“窒息”,事发当天西安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7.9℃,这辆面包车一直在太阳下炙烤,可想而知被闷在车里的孩子经受了怎样的悲剧。校车闷死幼童的惨案震惊了舆论,责令幼儿园停园和严惩责任人的处理并未平息舆论愤怒,人们纷纷追问着悲剧的深层次原因(8月3日《中国青年报》)。

  这次的悲剧之所以令人分外震惊,不仅因为“闷死两岁幼童”的令人发指,还有这种疏忽的不可饶恕,更因为,这样令人心痛的悲剧早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最近的两起发生在7月的广东,悲剧惊人的相似:茂名一名4岁女童被幼儿园老师和校车司机遗忘在封闭的校车内,高温烘烤下被活活闷死;几天后,江门一所幼儿园再次发生校车闷死学童事故。

  成人世界的这种残酷的健忘,对教训惊人的无视,对孩子生命的不负责任,让每个人面对两岁幼童被活活闷死的悲惨新闻时,都有一种深切的歉疚感和负罪感:对不起,孩子,你是被成人世界对生命的冷漠所谋杀。我们的成人世界有许多可耻的遗忘,将孩子遗忘在校车中被闷死,是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一种遗忘。

  这确实足够让人震惊。把孩子遗忘在校车中致其闷死,这样的低级疏忽本就不该发生并不可饶恕——如果说这样的悲剧是第一次发生,还可以勉强用“疏忽”作为借口的话,可接连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第八次、第九次甚至连绵不绝,疏忽就更不可饶恕了。

  这样的疏忽有多么难以避免吗?如果对教训稍微重视一点儿,对孩子的生命稍微负一点儿责任,为人师者多一点关爱,为领导者多一点谨慎,下车时多一个清点人数的环节——甚至将车上每一个座位都认真检查一下,又能多花你多少时间和多少精力呢?可是,山东的惨痛教训,没有被广东所吸取,广东的惨痛教训,并没有西安被吸取,孩子,死在了同样的致命疏忽中。

  这样的疏忽是天底下最低级的疏忽,只要成年人稍微多一丁点儿责任感,孩子就可免于被闷死的惨剧;同样的惨剧发生之后,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只要采取最笨的办法,强制要求校车送完孩子后必须进行一次清空,就可避免悲剧——这正是让人扼腕悲愤和强烈震惊之处。我们已经习惯了生病后吃药,可广东生病了,西安并没有一起吃药,没有举一反三,也没有起码的警戒和防范措施。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悲剧后的“紧急排查”,可这一次西安的悲剧,会触动其他地方也进行一次“紧急排查”吗?

  “在多个环节上,他的生命本可挽回。杀死孩子的魔鬼,就藏在细节中,尤其是对于幼儿保育这样的特殊行业。严格的规章当然是必须的,但我们还要进一步呼吁超越职业伦理的更普遍的人性伦理,比如良善,比如爱。很多时候,机械的职业操作难免疏忽于细节,但爱与关切总能战胜那个魔鬼”——这是半个月前江门一个儿童被校车闷死时中青报的评论。可惜这样的呼声并没有得到重视,被淹没在一片喧嚣浮躁、夸夸其谈的高谈阔论中。

  孩子是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处在发育时期,活泼好动但体力不强、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与自我保护意识,自救能力非常差,无论生理、心理都处于绝对的弱势——基于孩子应对灾难的脆弱性,从事和孩子有关职业的人应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弱势身份,尽最大努力地考虑到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避免将他们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如果有这份体贴孩子的情怀,永远不可能有“将孩子遗忘在校车”上的疏忽;如果没有这份情怀,再多的制度也阻挡不住那个魔鬼。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