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沟油之后何以还有肮脏餐具

  随着我国在城市餐馆推广消毒餐具,按说用餐卫生指数应有提升。但央视记者在河南、云南调查发现,一些餐具消毒企业里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筷子晒晒就算消毒,清洗餐具的脏水循环使用,餐具用一天洗一次的抹布擦干后,即用塑料膜包装、封口、出售,并不经过消毒柜消毒,甚至连最基本的消毒设备都没有(8月2日《京华时报》)。

  从今年上半年沸沸扬扬的地沟油,到如今的非消毒餐具,甚至是“肮脏餐具”,让人对餐饮卫生质量实在揪心、堵心直至恶心,乃至对餐饮业的水到底有多深有多脏都会产生狐疑。问题是,被舆论穷追猛打的地沟油,已经将餐饮卫生质量一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那么地沟油之后,何以还会有非消毒餐具无所顾忌地流入餐饮市场?

  对于消毒餐具,今年5月11日卫生部即颁布实施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对生产场所选址、面积以及清洗消毒流程等,均作了明确规定。一方面,治理不良餐具消毒企业有法规可依;另一方面,按照既往惯例,一部新的法规条例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就是集中整治和规范的最严厉时期。遗憾的是,虽然有规可循,而且是新规出台,餐具消毒业的乱象竟然如此有恃无恐,不能不让人将问题的焦点指向有关监管部门。

  从另一个角度看,地沟油问题曝出后,餐饮质量问题应该摆上有关监管部门的议事桌,并且由此掀起一个规范餐饮业经营的集中活动,举一反三,排查漏洞。遗憾的是,国办下发关于整治地沟油的意见后,在公共信息层面鲜见有关部门的集中行动,在《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颁布实施后,亦少见有关部门通过监督执法揭露相关黑幕,相反,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举报、媒体曝光这样一个链条,将消毒餐具不消毒的真相展现在公众面前。

  相信,随着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和有关媒体的后续跟进,被曝光的两地餐具消毒业会有所规范。但问题在于,如果有关部门的监管总是跟在媒体曝光的后边,曝光哪个环节排查哪个环节,曝光了谁的治下谁才去整治,那么终归像是一种“运动式”执法或者“事件后执法”。“运动式”执法显然不能维系常态,而“事件后执法”则更像是被动灭火。走不出这种监督执法的怪圈,消毒餐具不消毒或许不会是餐饮业最后一个黑幕。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