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望闻问切”让位于CT检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03:36  舜网-济南时报

  时报8月3日讯 (记者苏珊)近日,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首次明确中医书写病历前必须对患者“望闻问切”。该规范现已开始实施,但记者今天走访我市部分医院发现,中医师特别是年轻中医师,少有对患者进行“四诊”的,而是过多依赖西医检查。“望闻问切”让位CT检查

  记者今天在我市某医院仪器检查区蹲守时,遇到了前来做CT检查的唐先生。他手里握着几张检查单,有血常规检查、胃肠检查等。他告诉记者,今天早上他突然感到腹部绞痛,便到该医院中医科,希望通过把脉找出原因,用中药调理。结果,看病的年轻中医师只简单地向他询问了病情,就让他去拍片子,并做肠镜检查。“整个过程中,既没查舌苔,也没搭脉,上来就拍片子,这和西医治疗有什么分别呢?”唐先生非常困惑。

  记者在蹲守期间看到,虽是中医院,但前来做西医检查的患者却不少。小到B超、X光机,大到CT、磁共振,西医检查设备一应俱全,中医看病、检查西医化现象明显。不少患者告诉记者,年轻中医师少有“望闻问切”的,倒是不少老中医还保持着“四诊”的习惯。

  年轻中医师通过仪器规避责任

  此次《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明确中医望、闻、切诊应当记录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等,这给年轻中医师们带来不少压力。我市某医院中医师高宁(化名)是名毕业仅4年的年轻中医师。她告诉记者,在学校就是接受的中西医结合教育,所以接诊时不免要借助西医检查。“此前,进行病历书写都是按照西医的格式,最多再写上舌苔、脉象来体现中医特色,按照新规定,‘四诊’必须详细写上症状,这在增加任务量的同时,也让时常对症状把握不准的年轻中医师感到为难。”高宁说,对于中医,更多是讲求经验,在这方面年轻中医师肯定欠缺,拿不准了就要借助西医检查、借助仪器,这是和规避责任、自我保护分不开的。

  收入入不敷出导致中医西化

  “不可否认,中医更多借助仪器检查和医院、科室经济效益有关。”我市某医院一名老中医坦言,如果把脉需把六个脉象,这需要大概两分钟的时间,再加上其他“三诊”,耗时较长,而有的医院患者较多,对每个患者都进行“四诊”,肯定会降低接诊速度,所以很少有中医师进行“四诊”了。

  “腰疼推拿才50元钱,而做个CT需要上百元甚至上千元,能快速增加经济效益,医院何乐而不为呢?据我了解,以前有医院单纯依靠中医,职工工资都发不下来。引进西医设备、大量进行手术,才能使医院、科室活下来。”这位老中医表示,中医的健康发展,需要中医学校教育方法的支持和政府、医院的重视、投入。“中医诊病说到底靠的就是中医‘四诊’,新规范的出台有利于加强中医从业者的‘四诊’训练,有利于患者享受到更地道的中医诊疗。”

  市民也可自己先“四诊”

  “中医‘四诊’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有些典型的‘四诊’常识,市民们不妨了解一些,虽不能用于自诊,但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参考。”中医专家介绍,比如中医“四诊”中的望诊中有一种舌诊法,正常人的舌苔是薄厚均匀,干湿适中。在有疾病时则出现苔色和苔质的改变,能反映出病的轻重和病位。如果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一般来说,这证明脾虚,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在夏季,一些常吃冷饮或在空调房久坐的市民会发现自己的舌苔又厚又白,还有点腻腻的感觉。一般来说多是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一般由外感寒湿导致的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了,以免寒气过重诱发疾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