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开竞拍 让农民获更多收益

  路演结束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所长廖彦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公开竞拍,不仅仅是土地指标交易方式的一种变化,更是土地指标交易制度的一项创新,通过此制度可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保护耕地解决双重难题

  “今年6月13日,市政府发布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27号文件),规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批准后,项目申报主体可持立项批复,到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项目融资,挂牌交易。”廖彦淞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村为单位,将农民集中在一起,改善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配备齐全各种公共配套设施,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优质生活。“土地整治需要钱,比如蒲江县今天挂牌的几块项目,需1.4亿余元的资金,钱从哪里来?就是通过集中整理,腾出多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将土地指标用于交易,即可实现融资。”

  据了解,为了保护耕地,国土资源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的征用,而城市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比如,我市经批准可征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只有1万多亩,而全市需求量却有6万多亩。将土地综合整治腾出的土地指标进行交易,解决了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和城市发展“地从哪里来”的双重难题,同时也保护了耕地。

  市场行为增加农民收益

  廖彦淞说,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在我市已实行多年,以前是私下“撮合”,由市级政府部门的“牵线”、整理土地和需用地的县级政府直接对接,而现在则是要将土地指标公开竞拍,是市场化行为。“比如今天挂牌的项目,如果按照15万元/亩价钱,融资金额为1.2亿元,离该项目土地综合整治总需1.4亿余元还有2000万元的差距,但15万元/亩只是竞拍起始价。通过市场行为,可最大量提高土地价值,让农民实现最大收益。”

  据了解,27号文件出台后,市国土局、市统筹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农委、市房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让农民权益更有保障。根据这些政策,土地指标公开交易的竞拍起始价是15万元/亩;整理出的土地,必须预留不低于5%的建设用地面积给当地农民集体,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而且,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充分体现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什么时候立项、怎样立项,自己实施还是引入社会投资、投资以后利益怎么分配、全部由农民自己做主,政府只是做监管和服务。

  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村

  据悉,土地指标公开挂牌后,只要是有资质的社会主体都能来参与竞拍,所竞拍指标价高者得。根据27号文件,社会主体取得用地指标后,可以持证报征、持证准入。也就是说,有发展需求的县级政府,只有在购买土地指标后,才能增加用地额度;而有拿地需求的企业,也只有持有指标,才能报名参加挂牌国有土地拍卖交易。取得用地指标的社会主体还可持证转用,即在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区域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直接进行房地产开发以外的项目建设,比如乡村酒店、旅游项目等。

  “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让社会资本大量地进入农村,尤其是在不太发达的农村,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王眉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