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海有个试验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04:24  华龙网-重庆晨报

  当地循环经济建设力争没有一滴废水、一桶废渣、一点废气出厂

  本报特派记者

  罗强 青海报道

  青海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内陆省区,肩负保护三江源生态、发展区域经济的双重重任。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现在,重庆是统筹城乡的试验区,我们青海也有循环经济试验区,这个试验区正好破解了我们在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方面的难题。”青海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2005年起,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启动。格尔木市外宣办主任罗增刚说:“试验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增长,更在三江源保护、土地沙化整治等方面贡献突出,这里的工矿企业也不会有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出厂,所有的都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罗增刚说。

  资源优势突出

  2005年,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获批,这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目前,青海的发展主要依赖试验区和西宁市,两地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85%的工业增加值和8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

  罗增刚说,试验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一方面,试验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试验区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值的95%。已探明的各类矿产源中,盐湖的钾、镁、锂等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有24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

  规划数次易稿

  试验区丰厚的自然资源,让青海人看到了开发将带来的滚滚财富。“我们并没有被可以遇见的财富所迷惑,因为这是三江源,是黄河的源头。”罗增刚讲述了试验区总规编制的一段经历。由于不断强化对生态、循环的强调,这个总规划先后10多次修改,邀请专家开展的大小论证,更是不计其数。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总体规划》,标志着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已经由地方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没有三废出厂

  试验区建设的一大宗旨、原则就是,寻找循环经济的发展试点突破口。这几年,试验区里的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庆华矿冶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研究。在格尔木盐湖工业集团的盐矿生产现场,在这样一个看似污染重的单位,却没有一滴废水、一桶废渣、一点废气出厂,厂里的三废全都是一个循环利用系统,既没有浪费,更没有对高原生态的污染。

  沙化率正逆转

  试验区50多个循环经济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试验区4年来投入生态建设方面的资金达到了3.2亿元,重点实施退耕还林(草)、防护林、国家重点公益林、青海湖流域天峻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在一系列的生态建设投入后,有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数据,这也是试验区循环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成效和目的,这就是,2005年至今,试验区的沙化土地面积,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是在以年均约3%的速度逆转。

  记者手记》》

  怀着敬畏去搞经济开发

  在青海采访中,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企业,工人,甚至是普通百姓,他们都在不同场合,说出了同样一句话:青海是“三江之源”。

  翻开青海试验区的简介,这里蕴藏有丰富的矿产、水资源、太阳能、风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林业资源等。简单的挣钱出政绩式开发,可以让青海这个试验区很快富裕起来,然而,这里的人们却没有这样做。

  从规划为生态数次易稿,从招商环节拒绝一次性简单开发,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取舍,青海试验区在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后人的负责任,一步步地实现着国家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