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紧跟智能低碳浪潮 四川城市别“掉队”

  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寄语C21市(州)长峰会

  在西部大开发走向深入的大背景下,C21四川城市发展(2010)市(州)长峰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全省各大城市市(州)长会聚一堂,共商四川城市发展的未来。

  昨日,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在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时寄语C21峰会,预祝峰会圆满成功,希望四川的城市能够紧跟时代浪潮,抓住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历史机遇,力争在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方面取得突破,走在前面。

  争当西部排头兵成都打造智能化城市

  借力上海世博会,成都市已经向全世界亮出了打造“智能互联城市”的宣言。杨兴平告诉记者,这个宣言不仅是口号,它已经为成都指明了方向,一系列政策和打造措施都将跟

  上。目前,成都市政府将积极在包括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中进行“智能+互联城市”试点,逐步推广到更多领域,共促相关产业发展。

  “推进智能化城市建设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推进城市的主要组成要素功能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包括城市的各种组成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化意味着让本来只能执行简单工作的机器和设施获得与系统沟通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做出理性决定,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杨兴平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础性工程,成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09年,成都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756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深圳、广州。其中,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628亿,同比增长

  47.1%,增速远高于全国水平(25.6%)。这表明,成都在智能化城市打造的潜力非常大,完全可以成为西部智能化城市的“排头兵”。

  提升城市竞争力次级城市需智能变革

  “各个地方都在大发展,哪个城市的竞争力强,人才流、资金流等就会向哪里流。四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与国内一、二线城市都还有一定差距;应用广泛的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支撑的城市智能化为这些城市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杨兴平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技术,常常引起人类生活方式的激变。比如高速铁路,它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革命性的,使得全国成为一个城市,甚至有可能白天在武汉上班,晚

  上回广州过夜。同样,智能化也是一项革命式的课题,四川的城市只要找准方向,提前谋划,就不会“掉队”,甚至还有走在全国前列的可能。

  比如,可以先通过引进智能化系统来改善城市交通,通过系统自动寻路,绕过堵点,一路畅通,自动停车等等。为此,杨兴平建议,四川的城市应以数字新媒体和物联网为重点来扶持和打造。

  产业升级助推剂四川城市布局新能源

  “城市的硬件建设,那是发展的刚性需求,低碳化发展则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杨兴平说,国家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由目前的9%提高到15%。在这样的前提下,哪个

  城市在新能源领域内取得了突破,就将占据“低碳化”的制高点;这对四川城市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杨兴平以成都为例,分析四川城市低碳化的机遇。2010年1-5月,我市63家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02亿元,同比增长58.3%,太阳能、核能、风能、半导体照明与新能源汽车五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销售收入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新能源的技术与产品正逐步进入市民的生活。目前,在四川的城市中,成都的新能源公交已经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也在逐渐兴建,四川的其他城市也应该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布局新能源产业,向低碳化城市靠拢,将城市的低碳化作为四川产业升级的一个“助推剂”。华西都市报记者杨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