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温天病人多,急诊屡遭“压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07:28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朱国荣 陈里予 陈抒怡 实习生 杨洁 沈捷 徐诗卉

  昨日,上海继续迎来高温天气,记者从华山、瑞金、中山、长征、同济、市一、市十等本市10家医院获悉,截止到昨日,这10家医院尚未出现中暑死亡病例。

  尽管如此,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却是异常忙碌。昨天,截至当晚9时,市医疗急救中心共出车758车次。但记者在市六、华山、市一等医院采访时发现,由于医院没有床位,开至医院的救护车上的病人常常无法入住,救护车遭遇“压床”。这一折腾,使得平均可以40分钟到1小时就可出车一次的救护车,出车时间却变成了4小时,直接导致救护车的周转效率变低。

  [酷暑·医院急诊]

  救护车病人常常无法入院

  因为床位紧张,被救护车送到医院的病人,只能在担架上等床位,这一等就是20分钟;在记者采访的2个小时中,开到医院的4辆救护车上的病人,全部因为医院没有床位,不得不转投其他医院。

  记者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昨天“压床”现象比较严重的包括中山、华山、瑞金、市六、同济等三级综合性医院,还有一些是周边没有三级医院的医院,比如普陀区中心医院等。

  昨晚7:20,记者分别致电华山、长征两家医院的急诊室,称有病人现在发热引发虚脱症状,想马上叫救护车到医院挂急诊吊盐水,问急诊留观室里有没有空床位,得到的回答都很干脆:“没有床位。”长征医院急诊室一位接电话的护士还好心提醒说:“请到附近的黄浦区中心医院问问,那里说不定还有空床位。”

  ■市六医院:20分钟腾出床位

  昨天上午8:05,记者跟随的一辆沪FR6223救护车,将一位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7旬老太太送往市六医院,可是该院急诊留观的床位已经爆满。由于床位紧张,病人不能从担架上移到床上,等医护人员把床位腾出来,时间已经过去了20分钟。随车司机王晓刚告诉记者,这种情况还算好的,常常出现救护车将病人送到医院,因无法及时交接,救护车只能把担架床“借用”给医院,少则个把小时,多则几个小时。

  ■华山医院:2小时4辆车的病人没法入院

  昨天下午1时左右,记者来到华山医院,刚到急诊室门前就看到医院门口停着一辆急救车,急救车上躺着一个老人。医生了解病情后,马上告诉病人家属,这是天气引发的发烧症状,急诊室没有留观床位,随即救护车把病人送往其他医院了。不一会儿,又驶来一辆急救车,记者发现这名病人病情比较严重,因为没有床位,医生也让病人转到其他医院救治。记者在华山医院门口等候的2个小时中,4辆救护车上的病人都没法入院。

  ■市一医院:病人坐轮椅接受抢救

  昨天下午2:15,一辆救护车停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门口,救护人员从车下推下一位头部遭重击的老年妇女。但是当救护人员将病人推进急诊室后,却被护士告知没有床位。经过一番协调,护士从小房间内拉出了只轮椅,让病人暂时坐在轮椅上接受抢救。

  市一医院急诊与危重病科副主任贡伟解释说,自入夏以来,由急救车送来的病人几乎比平时翻了一倍,以前每天由急救车送来的病人约为二三十人,而最近这一数字上升为四五十人。同时,急诊室的病人也比平时增加了25%,导致急诊室的床位告急。

  ■长征医院:病床加到医生办公室

  记者在长征医院急诊室看到,因为病人过多而留观床位有限,医院在急诊室的绿色通道处增设了30多张临时病床,甚至在部分医生的办公室也增加了床位,即便如此病床依然人满为患。

  [酷暑·“压床”影响]

  救护车被迫原地“休息”

  “压床”直接影响了救护车的周转效率,尤其是一些三级医院,而目前正值急救高峰期,“压床”现象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制约瓶颈。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管敏说,以救护车出一趟车的平均时间是40分钟至1小时计算,如遇一次“压床”4小时,可能就会因此耽误4个病人的急救。急救高峰时,有的医院最多会一下子压上3到4张担架,导致救护车跑不起来,只能原地“休息”。

  浦东医疗急救中心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度浦东新区该中心共发生救护车担架在医院“压床”事件2196次,涉及医院共17家,滞压担架最长时间超过24小时。

  为应对“压床”现象,市医疗急救中心西区分中心想了一个临时办法,如果碰到“压床”,就向病家收取500元押金,救护车马上回站待命,再用备用车上的担架继续出车。没想到,17辆备用车上的担架三天内就全部用完,现在就是病家想付500元押金,也没有担架可提供。[酷暑·“压床”原因]

  急诊怪圈:医院名气越响,“压床”越明显

  明知大医院没有床位,为何还要往那里送? “病人要求,我们没有办法。”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调度中心与全市各大医院都有绿色通道连接,一般急诊病人较多时,医院会提出分流病人要求。不过,许多病家一心认准大医院,并不愿意就近送医。

  昨日上午9时多,记者跟随沪FR6223救护车前往吴中路虹梅路口的某小区,那里有一位发热老人需急救。尽管距离该小区不到1000米就是武警医院,但家属执意要将老人送到华山医院,并责问救护车司机说:“如不送华山医院,你能负起这个责任吗? ”

  救护车司机王师傅说,病人舍近求远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在一起,而医保又有指定医院,有的则是对某位医生比较信任,但八成以上的病家是“迷信”三级医院的缘故。像位于卢湾区的瑞金医院急诊大楼门口,积压的病人中就有来自浦东新区、普陀区桃浦、杨浦区等地的病人。

  记者在多家医院看到,因为没有床位,在急诊室走廊里,很多病人只能睡在担架或者推车上。但急诊室门外,救护车还是源源不断送来急需抢救的病人。

  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陆一鸣告诉记者,病人没有地方周转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普通病房床位紧张,难以及时“消化”急诊病人;另一方面,急诊病人病情危急,容易反复,一旦病种难以界定,几个科室容易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

  担心风险:敬老院纷纷将身体不适老人送医院

  连续的高温天气让急诊室人满为患,除了家属送来病人外,不少敬老院纷纷把瘫痪在床的老人也送进来。一位业内人士说,酷暑天,大批敬老院老人住进医院,也导致一些医院床位紧张。

  “不少长期卧床的老人,高温以后引起肺部感染。这几天,每天都有养老院把老人送到医院。”新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潘曙明告诉记者,不少养老院害怕承担风险,碰到稍有不适的老人就立即送往大医院。

  一名气喘吁吁赶到医院的老人家属告诉记者,老父亲脑梗后便送入养老院康复,但这几天太热,敬老院的医疗力量普遍不足,老人稍有不适,敬老院就往大医院送。

  另外,上海老年护理院床位太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力量又不够,三天两头赶到三甲医院陪老人看病成了很多家庭唯一的选择。

  [酷暑·实用提醒]

  ●盛夏最缺A型血

  盛夏,大量的临床用血使得上海A型血告急。临床研究发现,A型血的患者如果需要手术,用血量比其他血型的人多20%。

  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主任朱跃国表示,每年7、8月份本身就是献血淡季,因为天气炎热,市民不愿出门,而献血主力军大学生都放假回家,再加上部分市民对暑天献血存有疑虑,认为暑天进补不易,再献血的话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导致季节性缺血的原因。其实暑天献血,并不会影响健康。

  ●夏天易患哪些病

  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少年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加之暑天如果无节制地食用冷饮,体内“冰火两重天”,容易患上发热疾病,如果不及时医治,会引发肺炎、心肌炎等疾病。

  老年人由于慢性病缠身,暑天如不注意休息,或者食欲下降,直接导致对疾病的免疫力下降。高温天还容易引发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那些有既往病史的老人在高温天也容易诱发各类并发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