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暑假成"加油站" 繁忙假期折射高教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1:3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的暑假早已徒有虚名,变身为五花八门的“加油站”:实习、考驾照、上各种培训班……很多大学生在学期中旬就早早安排好了学习内容。

  大学生热衷暑假实践有何秘密?有专家指出,大学生暑假繁忙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高校教育的某种缺失。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本科毕业生大幅增多,以2010年为例,其增长的毕业生总数达到同时间社会新增空缺岗位的两倍,加上往年囤积的未就业本科生,岗位竞争愈发激烈。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怎么才能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悲剧”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踏进大学校门第一天就思考的问题,于是,暑假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积累社会经验、提高专业技能的最佳时期。

  扬州大学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曹利强早早就敲定了自己的实习计划,他在放假的第二天就当起了某农药研制集团的销售实习生。小曹告诉记者,他所学的专业是扬州大学的优势专业,但即便如此,自己也没有把握在大四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份合适工作,因为据说“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招聘条件会直接一棍子打死大批应届本科生,“学校课程紧,寒假又太短,只有暑假,我才有机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在我们班,如今有将近一半的人都在实习。”

  同样是为就业,考驾照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人气也很旺。徐州师范大学的小王8月份学开车,但早在6月中旬就报了名。“如今,开车已经是在社会中立足的一个基本技能。你看大家都在学,如果别人都会我不会,肯定不行。”

  专家指出,现在的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眼高手低,脱离实际,而假期充电恰是弥补这个缺陷的好时期。如今众多大学生因就业压力的考虑,主动将“暑假”变为“加油站”,选择适合自身的“加油”方式,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我实习半个月了,这期间,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更多、更实用。”徐州某高校新闻专业小许说。在学校,小许学过新闻写作,可在实习单位写稿却有种“有货倒不出”的感觉,“知道写新闻的结构、元素,却下不了笔。因为在学校里学的全是理论。”小许抱怨说。

  与小许的抱怨相比,用人单位则更头疼。江苏电视台工作人员周先生略显愤慨地告诉记者,有的实习生连摄像机的开关在哪都不知道,“真不知道他们在学校里都学些什么!”

  在学校学些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小许给记者看了她的课表,新闻原理、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电视摄像基础课等,专业课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上课老师都用幻灯片,基本照着幻灯片的内容讲,说一个概念,解释下意义再罗列出些注意事项,一个知识点就算过去了。”小许介绍说,老师偶尔会布置写消息,但写完交了就完事了,老师并不会具体讲解,平时也很少能在办公室看到他们。一开始,小许觉得学的不踏实,心里忐忑不安,但后来,发现每门课都这样,加上考试只要背笔记就能考好,久而久之,小许也觉得正常了。

  有专家认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评职称的压力,教育教学没有量化的标准,而科研、学术论文容易量化,因此,高校老师更注重发表学术论文,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这其实是一个教育评价机制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不少高校,学生奖励制度都是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而所谓的学习成绩就是将上课笔记背熟就能得高分,这使得一些只顾分数的学生放弃实践,直到工作时,才追悔莫及。

  对此,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刘行芳认为,很多学校的课程安排、考试制度以及评奖评优制度实际上是很束缚学生发展的,甚至有麻痹学生的危险,学生跳出学校框架,利用暑假提前接触工作,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还有一个月,暑假就要结束了。不少在假期“充电”的大学生感叹,“又要去过浑噩的日子了。”

  “上课、吃饭、上网、看电影、睡觉”,南京某著名高校的小高这样形容自己的学校生活。在小高看来,暑假生活要丰富而充实得多。“暑假在镇江电视台实习,期间,老编导手把手教我,虽然现在学到的还只是节目制作基础上的皮毛,但觉得实习半个月以来所学到的比在学校四个月学到的还多。”小高感慨道,如果暑假可以长一点,学期短一点就好了,那样她就可以从老编导那儿学到更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