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争夺国外观众眼球,不妨多打草根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3:27  新闻晚报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今年国庆节前将在国际主流媒体,面向世界观众,播放一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这部片长30秒的“人物篇”,将由50多位中国各界名人来诠释中国形象。联系之前的“中国制造”广告宣传片以及随后还将制作的“角度篇”等宣传广告,可见善用国外媒体来宣传中国已经进入官方思维,并且有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对外宣传方式。从渠道上来说,这是对传统方式的突破,而从内容上来看,怎样打动国外观众,传达交流与理解,还应当多走草根路线,学会讲故事。以往我们对外宣传习惯于用自办媒体也就是“自己的声音”,但是经过许多年的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国外民众有关中国的信息来源还是当地主流媒体,而中国媒体要跻身国际主流媒体圈还有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从传播学来说,信息如果无法传达到受众,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是无效信息。利用国外主流媒体可以覆盖更多的受众,宣传国家形象也就更容易见功效。从“中国制造”宣传片播出的效果来说,虽然对于内容有一定争议,但至少在国外媒体引起了报道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效果。在形式上“试水”成功之后,类似的形象宣传片如果要继续引起关注,就势必要在内容上多动动脑筋。

  从新闻中看,“人物篇”主要用精英人物塑造国家形象,这不失为一种正常思维,但是从争夺国外观众的眼球来说,中国明星的亮度能有多高,悬念不小。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一家美国媒体搞了个调查,在纽约华尔街上随机采访一些路人,请他们说出3个著名的中国人的名字,无论古今。受访者中,有近1/3的人一个也说不出来;另有1/3的人勉强答出了“毛泽东”;只有1/3的人能说出3个人名,且其中多数已不在世。华尔街上的美国人一般文化素质还算比较高的,其结果尚且如此。我们的当代明星能有多少国外知名度,实在难以乐观。

  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持国外绿卡的中国明星有能力影响到国外观众,但也未必能达成宣传国家形象的使命。因为明星太多反而容易显得不真实,把观众误导成观看全明星电影,而非一部真实记录。前驻美大使周文重就曾经说过,很多美国民众并不了解中国问题,他们处理问题比较喜欢讲故事,道理都在故事里面。换句话说,他们注重事实,要用事实说话。中国精英当然是真实的,但更真实的中国是13亿普通民众。去年年底,美国《时代》杂志就把“中国工人”评为年度人物,理由是,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拉动世界经济,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在 《时代》杂志看来,中国工人最有资格来代言当今中国。可见,草根视野往往才是国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角度。

  我们并不反对向外展示中国的精英阶层,但国家形象宣传重在亲民,我们应该让国外观众看到的是同样含辛茹苦、为生计奔忙、宽容而热心肠的平凡中国人,让他们愿意亲近、愿意信任,至于展示一组成功者群像,或许放在国内的电视中作为励志篇,效果会更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