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征集令”再次呼唤亚运的集体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3:59  国际在线

  

“征集令”再次呼唤亚运的集体记忆

  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可爱吉祥物盼盼。

  

“征集令”再次呼唤亚运的集体记忆

  二十年前的亚运记忆

  8月3日,就在距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的前一天,《新京报》发布了《“北京亚运记忆”征集令》,面向公众征集与北京亚运相关的老物件、老照片或回忆录。20年弹指一挥,而此刻,公众的记忆闸门无疑将被再度打开。(8月3日 《新京报》)

  当时隔二十年亚运会重返中国,必定有人发现,印象中二十年前的那次亚运记忆竟有些支离破碎。如今的80后、90后那时或尚不懂事或尚未出生,那场国际盛会便少了这一活力群体的关注,多少有些遗憾。当年的年轻人、老人倒是见证者,但限于当时的传播条件,也未能借助网络等方式形成像今天这样广泛的交流与共鸣。

  任何一次成功的国际盛会都必将留下两份精神财富,一是亲身参与者精神境界的提升,赋予其新的前进动力;二是为一代人、一个群体埋下民族自豪、人文温情的种子,进而潜移默化地伴随其成长,直到有一天,如风,如雨,再次拼成一张当时的绝妙画轴。

  于是,这次征集将呼唤着那一代人、那一个群体的集体回忆。我们无法料想,会有怎样的物件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故事;我们也无法料想,会有怎样的照片牵出一串串或悲壮或温馨的眼泪;我们更无法料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大地会有人写下怎样心系家国的心情日记。我们能料想的只是,这种集体回忆将聚焦着亚运的点点滴滴,重新调动埋藏已久的亚运潜意识。

  于是,这次征集将给一百天后的广州亚运呈上整个社会的集体祝福、集体愿景。哪怕是一个动人的细节,哪怕是一句煽情的老话,哪怕是一点久违的笑容,都会让公众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往前看——别急,一百天后,这样的老故事还将上演。

  或许,这场征集还将让人欣喜地发现,让人们共同陶醉并迎接一场国际盛事,竟如此简单:给以人文温情的回忆空间,营造共同回忆的怀旧气氛。只有启发公众主动地置身其间、心生感慨,才会拥有对亚运最深刻的感知与认同。这,将比任何形式的宣传与口号更能打动人心。

  社会学家们早就认为,记忆的本质是分散的,需要进行收集并且这种收集因人而异,德国的埃及学研究者阿斯曼还提出了记忆固化、物化的理论。毫无疑问,老物件、老照片、老回忆,恰恰是集体记忆的写照。此刻,征集令起,一代人将停下身来,重新温习那段美好的回忆,重新构建精神世界里的亚运纪念塔。

  从这个意义上讲,征集令也是一份动员令,它连接着两代亚运的共同精髓,它连接着两代人对亚运故事的共同追求,汇成一点,让人向前看、向前盼。笔者无法断言会有多少应征作品涌现,但笔者深知,这种集体的精神认同,恰恰是广州亚运会最需要的。(卢义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