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孩子繁忙的暑假生活:孩子脸上写满疲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5:4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东伟):现在,正值中国中小学暑假期间,在两个月的假期中,有的孩子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有一些孩子的假期并不轻松,很多中国的家长们会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里去,假期和学期变得相差无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已经进入假期生活的很多学生和家长们脸上仍写满疲惫,名目繁多的奥数、英语、作文、美术、钢琴班纷纷登场。在家长的主张下,很多中小学生前脚刚从学校出来,后脚就迈进了各类补习班、培训班、强化班、超前班、精英班、冲刺班,还有各种特长班,暑假俨然成了学生的“编外学期”。

  崔洪杰老师是北京市人大附小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她说,虽然人大附小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好,但暑假去上各类补习班的现象还是非常常见。他说:“我觉得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有一个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阶段,要为初中做准备的这类辅导班。还有就是为了初中分班考试,初中各个中学不是都有实验班分班考试么,就是有针对性的应对这些考试的。”

  崔老师刚刚送走了一个六年级毕业班。小学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可是孩子们还因为要为初中的考试准备而放弃休息。在崔老师看来,孩子们的假期应该快乐而充实,在休息游玩的基础上多读些书,比被强迫上辅导班更有意义。他说:“因为现在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的涉猎面特别窄,要么就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儿童的啊,科幻的啊,特别窄。寒假的时候我就推荐他们,尝试多涉猎几种自己从没接触过的书的类型。比如女生,也可以去看一些生物方面的、军事方面的,我就鼓励他们多涉猎一些,多接触一些书的类型。”

  和崔老师的心情比起来,家长们可不敢放松。日前,记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暑假培训机构门外,和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母亲张女士攀谈了起来。她虽然是一名全职太太,每天都能在家照顾孩子,可还是给孩子报了一个朗诵班和一个健身操班。她说,现在的孩子们的学习任务真是太繁重了:“他们本身学校给定的暑期作业,你看一本语文,一本数学。填了(写完)之后,然后老师还再单留,比方说写几篇日记。然后还要抄多少篇作文,也让写英语单词。”

  张女士还告诉记者,老师在学期末的时候就跟家长们说,假期可以让孩子们上些补习班或辅导班,补一补学习上的漏洞;如果还有精力的话,还可以上一些与兴趣爱好有关的课外班。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思考。石景山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部部长万老师正在教一个朗诵班,她这样对记者说:“你说的这个问题特别敏感,这么多年也一直在讨论。这些孩子们这些课外班给他们压得都不行了,好多家长负担也特别重。也呼吁过,我们教育系统给我们校外教育也提出过这样的一些问题讨论。可是到今天为止,孩子们,特别是家长互相攀比,就觉得好像人家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不学不行。”

  在很多老师和家长这种互相攀比的心态下,孩子们能真正如他们所愿,在暑假期间学有所成么?有的孩子在补习班课堂上基本不听讲,甚至睡觉,而暑假补习班以营利为目的,所以老师也不会对学生有过多的管理和要求。所以在万老师看来,如今以营利为目的的暑假补习班大多都不够负责任。万老师说:“我小时候上少年宫的时候是择优录取,不收费的。如果能够采取那样的方法,像我小时候那样不收费的话,那我朗诵班肯定择优选孩子。选孩子之后肯定一心一意把他们培养得特别优秀。校外教育只要他有兴趣就让他学,千万不要自己小时候没有完成的任务或者没有达到的目标让孩子来代替,这是第一;第二个不要追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们能轻松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死板、僵化的教育反而会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等天性。好在现在已经有些家长和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在试图在校外教育方面做些改变。

  凭着兴趣来万老师的班上学朗诵的朱天婧小朋友就很明白,上暑期课外班要根据兴趣来,不感兴趣的根本就学不好。这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姑娘告诉记者:“因为我自己喜欢讲故事所以我自己选择去的。我觉得我应该让我的好朋友知道我很大方,表达能力很强,课上积极发言,在各个活动上都能说话声音很大、流利,背诵水平非常好。”

  北京实验中学的学生李嘉奇也是个稍微幸运些的孩子,她的妈妈就是一名老师,所以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比较得当。李嘉奇说:“因为她妈妈平时对我的学习方面不是管得特别严,所以在这学习方面我还是比较服从她的。其他方面她也是比较顺从我的意思。毕竟这方面,因为我妈妈本身就是一个老师,所以她对我在学习这方面要求一直比较高。放假的时候,她给我报了一个特长班,我觉得通过一个假期应该对我的英语水平应该有所提高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