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博弈亚洲腹地 美俄中印谁主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6:15  国际在线

  美国五角大楼大批保密文件遭泄露,大大加深了美国朝野对阿富汗局势的悲观态度。《华盛顿邮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这次泄密是奥巴马政府有意策划的阿富汗“终局”的开端,以便将败局责任推卸给前任布什政府,并称赞奥巴马是个“棋局高手”。

  不论“终局”与否,奥巴马在阿富汗无疑都面对一盘艰难残局。因此不妨对苏联瓦解之后展开的中亚“大博弈”进行一番盘点。

  在地缘战略和石油能源利益的驱动下,华盛顿从高加索、里海直到中亚全面蚕食俄罗斯的腹地,同时围堵伊朗和中国。“9·11”恐怖袭击为山姆大叔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它得以史无前例地将北约组织的战略前缘推进到中亚腹地,在前苏联旧土上和中国西大门前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基地。

  可是,阿富汗迅速演变成西方高科技军力与极端势力之间不对称的PK战场,五角大楼每年每个兵员身上百万美元的开支,加上“凌迟”式的兵员伤亡,成为难以为继的“千斤拨四两”的亏本买卖。

  而空前的财政赤字和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使得美国无法避免某种“紧缩”,奥巴马政府因此不得不改变其大博弈策略,从直接军事干预转向间接利用当地矛盾和区域冲突。最近的例子就是华盛顿新近卷入南中国海争议。

  俄罗斯曾是大博弈前期的最大输家,近年来在“近海外”和中亚后院展开全面反击,初见成效,连曾是华盛顿在里海的“马前卒”阿塞拜疆也重新向莫斯科示好。但是俄除了石油能源这个“武器”,缺乏其他有效的软力量。

  奥巴马上台后渲染美俄关系的“重置”,但是两国共同利益的交集非常有限,中亚大博弈仍然是两国的“零和游戏”。

  再看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外贸关系是北京的强牌,特别是重建“丝绸之路”,例如正商议中的欧亚高铁,有助于在中亚地区建立多方共赢的局面。

  还有印度。印度在大博弈中的野心见于在蒙古国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根深蒂固的种姓、宗教、族群等内部矛盾是印度的软肋,特别是克什米尔动乱近日不断恶化,迫使中央政府直接派军镇压,暴露了印度教与穆斯林人口缺乏统一文化认同的致命伤。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 原题:亚洲腹地,谁主沉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