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合早报:中国联盟外交需开拓新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6:25  国际在线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

  原题: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联盟外交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国力日进千里。如今,中国的发展速度已令世人刮目相看,尤其与美欧深陷金融危机形成鲜明对比。曾几何时,中国在险恶的国际安全环境中高举不结盟外交的旗帜,并恪守韬光养晦战略,为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吊诡的是,在中国国家力量增长的同时,外部却出现了要求中国改变不结盟政策的呼声。

  相关专家在讨论中国还要不要实行联盟,以应对“日益恶化”的周边安全环境时,往往将军事联盟与政治经济联盟混为一谈。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应与韩日为盟,理由是东亚三国均主张建立东亚共同体,殊不知韩日两国均为美国的军事盟友。这明显混淆了东盟、欧盟以及所谓的东亚共同体与军事同盟。

  如今,美国在中国周边编织了一个环形的同盟网络。从韩日到东南亚到澳大利亚,再到印度和中东及中亚,美国盟友众多。若按照联盟者的逻辑,面对如此众多的美国安全盟友包围,中国若想塑造理想的周边安全环境,就必须得结盟拉派,否则一旦事发,则顾此失彼。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世界之中。在国家间常规战争可能性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将结盟作为中国的安全策略,一则不符合中国防御性的、不刺激周边安全隐患的国家安全战略构想;二则以联盟对付联盟,只会陷入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

  联盟不是什么新鲜现象,或许联盟可以成为国家危难时的战略手段之一。但把希望寄托在军事联盟的互助之上,这实在是过于危险,因为联盟与战争仅是一步之遥。

  在如今大国战争的危险已大大降低的背景下,联盟的价值不能说完全丧失,但与其将希望寄托于“盟友”援助,不如练好“内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拓展联盟的内涵:一方面将重点转向政治经济联盟,开拓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和新形式;另一方面应积极由传统军事“强联盟”向后冷战时代的“弱联盟”转变。

  “强联盟”实在是太危险,而“弱联盟”形式灵活,内容多样,注重国家之间的多层次合作,重在国家利益的维护,而非军事互助。

  比如,中非之间的“集团外交”就是一种重大的制度创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合作也可以开创新的制度,比如东亚共同体、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等等,都存在大有可为的空间。

  所以,在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世界中,怀念传统的军事同盟并非明智之举,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国际合作的制度创新,因为“下一场战争”未必就是大国战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