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通社:中国经济牵动西方 外媒称应给成功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6: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4日电 《中国经济周刊》最新一期刊文指,中国经济面临“次萧条”之忧。香港中通社4日刊发特稿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毋庸置疑,因此,中国经济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世界关注。近日,有外媒文章称,中国经济须“再次崛起”;应该给予中国成功的机会。

  文章摘编如下:

  据英国BBC报道,随着中国加强调控经济过快、过热发展,7月份中国制造业增长继续放缓。该报道说,这给全球金融市场经济状况敲响了警钟。

  《中国经济周刊》最新一期刊文:中国经济面临“次萧条”之忧,上海增长先回落。

  文章指,7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0年中期)》(下称《报告》),十分鲜明地提出了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将面临“次萧条”的看法,并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远虑”(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甚于“近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表示,目前宏观经济繁荣、高涨的局面具有强烈的短期性和虚假性,上半年宏观经济产出快速增长,价格快速回升的态势,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持久上升周期。

  何谓“次萧条”?杨瑞龙给出的定义是,“次萧条”是指宏观经济已经走出衰退,在反弹后再次出现经济的下滑,从而导致经济出现振荡、波动、分化的底部运行特征,但下滑幅度还不足以构成“二次探底”的标准。

  许多境外研究机构认为,相关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既成事实。但许多内地专家认为,即使如此,中国经济也已经走上了稳健增长的轨道。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著名经济学家关志雄日前如是说。正因如此,中国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世界的关注。

  近日,英国《卫报》网站就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太大,大到不能破产》的文章,称中国经济必须“再次崛起”。

  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令人瞩目。西方社会不能鱼与熊掌兼得──不能要求中国扩大内需并通过内需重新平衡其经济,与此同时又故意回避中国工资增长、稳定金融的政策以及绿色产业创新。应该给予中国成功的机会。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也是目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它太大了,大到不能破产。(施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