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召开经验交流会为我省文艺院团开拓演出市场“破题”—— 让演艺“跳”出去 把票房挣回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9:45  兰州晨报

  本报讯(记者平丽艳)现代演艺市场,“酒好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过去,货好还要“勤吆喝”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近年来,我省文艺院团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或挖掘旅游演出市场,或瞄准国内乃至国外演出市场,使甘肃戏剧在全国呈现出“叫好又叫座”的良好态势。然而,我省各级文艺院团在开拓演出市场上尚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仍是不争的事实。8月3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甘肃戏剧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之际,联合召开“甘肃省文艺院团开拓演出市场经验交流会”,以期进一步繁荣舞台艺术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我省文化大省建设步伐。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剧目是必须走市场的,有市场才有出路,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的演出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大梦敦煌》创演十年来已累计演出800余场,其中国外演出102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演出收入8000多万元,成为中国舞剧市场化运作的典范。据文化部艺术司公布的《关于50台精品剧目演出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大梦敦煌》以650%的投入产出比,位居全国50台精品剧目第二位,在14台舞剧类剧目中名列第一名。省杂技团敏锐地将演出市场的定位放在旅游演出市场空白的敦煌,将《敦煌神女》作为文化旅游项目纳入了敦煌旅游的整体规划,自2008年4月以来在敦煌演出767场,观众达17万人次,演出收入1105万元。在为期两天的经验交流会中,来自我省八大文艺院团以及县市文艺院团的19位“掌门人”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近年来在开拓演出市场、促进院团自身发展方面的体会和经验。不容忽视的是,我省各级文艺院团在开拓演出市场上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市场意识不强、营销经验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仍然是制约院团走市场的主要瓶颈。

  励小捷表示,我省文艺院团必须适应国民消费需求变化的趋势,以精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观众为中心,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努力做到把作品变成产品,把剧目变成项目,把剧目的最终归宿由库房变成票房,使市场演出成为每个院团的经营常态,把演艺业真正做成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快体制机制转换。按照中央和省上确定的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根据市场发育的程度,针对不同院团的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转企改制,对无演出能力、长期依赖财政补贴生存的文艺院团,核销其单位建制,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按相关规定充实到文化馆、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把观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创作、演出和评判精品剧目的最终标准,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将演出场次、票房收入等作为衡量作品的客观指标,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要高度重视市场营销,把研究市场、开发市场纳入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增强院团适应市场和开发市场的能力。要努力开拓演出市场,把旅游演出作为本省演出市场的第一任务,从今年开始着手在敦煌打造一部大型实景演出,兰州、嘉峪关、天水、甘南等旅游中心城市,也都要着手打造娱乐性的综艺演出,丰富我省旅游演出的样式。最终还要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在文艺院团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通过坚持实行演出补贴制度等措施,不但要把院团“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