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拉子拆迁楼,城市“除疤”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20:30  兰州晨报

  

半拉子拆迁楼,城市“除疤”的烦恼
市政建设中遗留下的烂尾工程。本报记者 陈明哲 摄

  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包括城市几大出口处的改造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窗口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一些搁置下来的“半拉子”拆迁楼,在城市化进程中,它们就像手术后难以愈合的疮疤,成为依附城市肌体上的“后遗症”……

  “唉!还创建文明城市呢,这楼拆成‘半拉子’快三年了都没人管。”

  7月30日上午10时许,家住草场街黄河大桥北路57号的闫大爷,正在4楼家中驱赶苍蝇。67岁的闫大爷一头大汗,气喘吁吁地骂道:“唉!还创建文明城市呢,这楼拆成‘半拉子’快三年了都没人管。”原来,那些让闫大爷头疼的苍蝇,来自紧邻他家那幢拆成“半拉子”的拆迁楼。

  走近这幢门窗俱无的大楼,掀开围挡在一楼的那块“遮羞布”,阴暗的光线下群蝇乱舞、腐臭逼人,突然间垃圾堆内发出“哗啦啦”的一阵乱响,只见一只硕大的老鼠窜入垃圾堆深处。

  “自从这幢楼的门窗被拆除以后,过往的人就开始往里面扔垃圾,晚上也有人在里面大小便,一些拾荒的流浪者来到这里后,一楼拾垃圾,二楼当‘旅馆’,冬天流浪者们干脆把垃圾点燃取暖,结果前后引发了三次火灾,所幸消防队就在附近,每次都能及时赶来将火扑灭。”闫大爷抱怨说,“这个拆了半截子的楼,让人无法感觉到北出口改造带来的靓化效果,反而感觉草场街比以前更落后了。你看,现在天气这么热,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窗户一开,苍蝇、蚊子多不说,光从垃圾楼里散发出的臭气都能把人熏晕”。

  这幢楼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兰州市果品蔬菜公司等单位的公房。当时,这幢楼也算是草场街标志性建筑,楼上有草场街街道办,一楼有银行、商店和蛋糕店。“那家蛋糕店是河北地区最大的一家,各种面包、蛋糕和冰激凌应有尽有。而且那家店的装修也是最棒的,店里总飘荡着扑鼻的奶油香。”今年已上高中的刘娜同学不曾想到,曾经充满甜蜜记忆的蛋糕店,如今却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家里太热了,闫大爷拄着拐杖来到楼下的阴凉处,抬头看着那个与他家为邻的“垃圾楼”又气得摇起头来。

  他认为,“政府把中立桥都能拆掉,怎么就拆不掉这么一幢旧楼,这个地方是黄河北的中心区域,就不要说本地人看了难受,外地客商来一看什字中心还有这么一幢‘垃圾楼’,要么他们会觉得兰州这地方太落后,要么就会想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太差。”

  “你瞧,这个转角路这么窄,也没有人行道,车跟行人都从这里过,还有这楼挡着,车从西面过来到这里右转弯时,根本看不见有没有行人,行人也看不到有车来,多危险啊!”说到草场街什字这个西南转角时,闫大爷很是气愤:“过这个弯,总让人提心吊胆的,老人们都只得从楼后面绕着走,但孩子呢,让人多不放心!”

  跟随闫大爷来到这个转角,说话间,隐约听见一丝低沉的汽车马达声,紧接着一辆144路公交车紧贴着墙角转了过来,与站在台阶上的记者等几个行人擦身而过,车辆裹着气流形成一股风,掀动了行人的衣襟,让人心中着实紧张了一把。

  之后,记者又绕到南北向的草场街立交桥上,俯视草场街西南角:只见沿草场街自西向东右转弯的车辆,几乎占据了大桥西侧的所有空间,而南北向的行人则只有在车轮间穿行。因为桥下的道路宽度仅能容一辆公交车通过,里面填充着垃圾的“半拉子”拆迁楼占据着本该属于人行道、绿化带的位置,把行人逼得只能与车“争道”。

  记者调查发现,就在这个窄得仅能容一辆车通过的弯道,却是黄河北的交通要道,不要说密集如织的小车,过往的公交车辆就有22路、81路、83路、107路、114路、144路等。“修桥本是好事,可却忽略了后续的这些事,这么长时间了也没人管,这几家子扯皮的事,硬是让这座本该早拆的破楼把拓宽道路的事给耽搁了。”闫大爷感慨地说。

  “从商业用房住户的角度来讲,拆迁后,要求再补偿一个商铺也是合乎情理的,这是兰州市拆迁安置办法存在的缺陷。”

  为什么这栋原本计划拆迁的楼房迟迟没有拆除,成“半拉子”拆迁楼了呢?

  “这幢楼的拆迁涉及到蔬菜公司的2家住户共28平方米的拆迁面积,我们已经多次做了工作,但终究无法达成协议。”负责该楼拆迁的兰州市城投公司拆迁办工作人员梁军如是说。

  是什么原因让28平方米的拆迁变得如此艰难?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目前这两家住户拥有草场街什字蔬菜公司的2间房,每间14平方米共28平方米,这两间房是蔬菜公司的安置房,房屋的性质属于商业用房,按照兰州市现行的拆迁政策,商业用房只采取货币安置,但是这两家住户要求进行房屋安置。经过上门走访调查,梁军发现,这两家住户都属于困难户,出于照顾,梁军向上级汇报后,兰州市拆迁部门同意给予这两家以商业住房的价值进行住宅安置,但是经过评估后计算差价,这两家住户要安置38平方米一套的小套住房需补交差价4万余元。但是这两家住户非但不愿意交这4万元的差价,还要求进行60平方米的“大套”补偿,住户的要求无论从政策还是补偿标准来讲都无法达到。

  “我们城投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每一笔账都由审计部门把关,因此拆迁补偿更是严格按照政策执行,面对住户这样的条件,我们无能为力。”梁军显得很无奈。

  根据兰州市现行的拆迁办法,在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拆迁双方达不成协议的可向法院申报裁决,不服从法院裁决的可依法进行强制拆迁。为什么这28平方米却迟迟没有进行强制拆迁呢?

  “按照法律来讲,拆除商业用房,应该予以商业用房予以补偿,但兰州市的现实确是没有商业房源,只能进行货币安置。因此,就是从法律角度来讲也没办法进行裁决。”梁军说。

  也许有人会问,在建设经济适用房或安置用房时,为什么不多建一些商铺用以安置这些商业用房的拆迁户呢?“一方面新建的住宅小区要进行物业管理等运营,就需要由新建的铺面收入进行供给。另一方面,新建安置房的铺面数量远远不够用以安置,因为往往一条马路的沿线改造,拆迁的沿线住房大多是临街铺面。”兰州市城投公司拆迁办主任马生贵深知其中的难处。

  “为此,兰州现行的安置办法中,商业用房只有货币安置一种办法,而住宅则有货币安置和房屋产权调换两种方式,许多商业住户不答应,因为对许多商业用房的住户来讲,有一个小卖部就会有一部分收入,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从商业用房住户的角度来讲,以前的商铺在拆迁当中拆了,要求再补偿一个商铺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住户有权利选择商铺安置,这是兰州市拆迁安置办法存在的缺陷。现在拆迁拆不下去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漫天要价,二就是商业用房要求商铺安置。”一位长期研究兰州拆迁政策的专家这样下了结论。

  “拆迁,就会牵扯到经济补偿的问题……难免有一些拆迁户要价太高,远远超过了国家补偿标准,国家政策又要求不能强拆,这是个两难的问题,能怎么办?僵持下来,结果就造成了这种现象。”

  “其实解决拆迁难的问题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路就是强制拆迁,一条路就是让步给钱。”一拆迁办工作人员说。

  “关键是这两条路都是死胡同,强制拆迁往往不合乎法律程序,而让步给钱则会引起更加无理的漫天要价,好像谁越是‘钉子户’谁就越牛,而且后面的‘钉子户’得到了高额的补偿,那么前面安置的住户心理也会不平衡,还会倒找上来算账。因此,如果不严格按照政策执行,把拆迁变成‘自由市场’,那么,城市建设更加会寸步难行。”一城建专家说。

  “城市建设与拆迁本来就是个矛盾体,你想改善一下脏乱差的落后局面,也规划好了美丽的蓝图,可是在具体实施当中美好的愿望却难以实现,拆迁问题首先成了‘拦路虎’,实在拆不下去就绕着走,原本规划的是40米的路就修成了36米宽,规划是走了样,但整体而言效果还是有的。北出口改造改善了黄河桥北至大砂坪一带的交通状况,美化了沿线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难免有缺憾和瑕疵,这需要不断改善。下一步蔬菜公司的那一幢楼我们将尽快协调解决好剩余两户的安置问题,理顺草场街什字的交通秩序。”兰州市城投公司副总经理万力对此也是急在心头。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诸如修路、修桥时,涉及占地的房子都得拆除。拆迁,就会牵扯到经济补偿的问题,对于好多拆迁户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大的一笔经济账,难免有一些拆迁户要价太高,远远超过了国家补偿标准,国家政策又要求不能强拆,这是个两难的问题,能怎么办?僵持下来,结果就造成了这种现象。”对于好多路都修通了,可本该拆除的楼却仍摆在一旁拆不了的现象,甘肃省建筑科技委员会专家李祥源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经记者走访,除了草场街什字那幢“半拉子”拆迁楼,在该楼马路对面的“天源嘉泰名居”也受拆迁困扰,临街的一幢楼也成了“半拉子”拆迁楼,从而导致“天源嘉泰名居”七号楼迟迟没有开建,周边的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提升。“走在草场街感觉好像还不如以前了!”受“半拉子”拆迁楼的影响,一位附近居民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近日,在兰州市接受创建文明城市检查期间,同样被彩条裹起来的还有兰州二十七中旁的几幢“半拉子”拆迁楼,在拆迁之前,那里曾都是住户们温馨的家,那些“黑窟窿”里也曾透射出温暖的灯光,如今这幢拆迁楼沦落成为“垃圾楼”已三年有余。

  同样,在火车站西路改造沿线,仁恒国际小区和海天新都之间也残留着一座拆剩一半的“残楼”,它像一个碉堡一样矗立在路边。

  ■本报记者 石玉龙 见习记者 范海瑞 实习生 魏小艳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