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港媒解读京官成批任职地方:干部交流工作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5日10:15  国际在线

  中新网8月5日电 中央组织部正在试点实行新的司局级官员任用制度,将从中央和国家机关选调60名正局级干部任职地方副市长或副书记。多家境外媒体关注到此次京官成批空降不再是“挂职”,而是“任职”。评论说,中组部酝酿此举是一次“试水”和“前奏”,内地干部交流工作正在提速。

  香港《文汇报》报道说,相关部门人士表示,中组部酝酿此举是一次“试水”和“前奏”,是在为更高层次、更宽范围、更大规模的干部任职交流积累经验、探索办法,值得外界期待。

  和以往干部交流形式“挂职”不同,此次司局级干部“下基层”的提法是“任职”。这意味着内地今后干部任命将更强调“基层工作经验”,促进中央和地方干部互动。

  相关部门人士表示,此次干部任职交流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其一是“任职交流”而不是“挂职交流”,挂职交流是暂时性的,挂职期一到,挂职干部又回到了原单位,可以说是一种“软交流”。而任职交流,干部的人事关系等都要随人走,是要去担任实实在在的职务,是一种“硬交流”。

  其二是此次干部交流是干部间的“上下交流”而不是“平行交流”。通俗说,是“京官”与“地方官”的一次交流,是中组部推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基层干部相互交流的一记妙招。把上级的干部交流到基层来,把基层干部交流到上层来,如此循环往复,让干部队伍流动起来,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自然也就能够实现。

  文章说,干部队伍流动起来,才能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如果干部队伍不流动,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在一个岗位、干同样活,必然会失去“动力”,整个干部队伍也会如同“一潭死水”。

  官员地方皆得益

  《文汇报》专访了中共著名党务专家辛宇,他表示,从人事政策角度看,中央机关官员“交流”地方,对地方和“交流”官员本身都具有好处。他表示,司局级干部对于国家宏观情况较了解,具有全国意识;而对地方官员而言,能够前往中央机构工作,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辛宇表示,今年5月,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干部学院发表“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要到基层去”的讲话,表示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而也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专家表示,现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但出了家门进校门、走出校门进“衙门”的“三门”干部较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常常使他们在政策起草及制定方面面临困难,此种情况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

  机关“三门”干部多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民众和实际的危险,另一方面也会使机关干部因长时间缺少实际经验而难负重任。对此,中央组织部站在全局高度,已充分认识到从基层培养选拔机关干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

  内地干部交流工作提速

  香港《大公报》关注到这一中央再出台干部选任制度新举措:这是中共十七大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京官外调地方任职。

  报道留意到,此次选拔范围是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中五十岁以下的正局级干部,而部级后备干部或缺乏地方领导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60个名额被比较均匀地分配到各部委中,涉及经济、金融、工业交通、农林水利、教科文卫、党务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财经部委,名额相对较多。除了年龄的要求,对报名官员的知识学历、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要求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最终获选的官员,中组部将统筹协调,分配到副省级城市的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或者是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以及省委、省政府所属各厅局的一把手,均为掌握实权的重要岗位。

  据了解,成批选派京官到地方任职,在今年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未来将逐步走向机制化和常态化。按照中央的干部培养规划,未来具备基层工作经验,将成为考核选拔中央部委官员的一个基本考核指标,提拔干部将更强调“基层工作经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