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涨价是“中国丹霞”申遗成功的目的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1:46  红网

  早在申遗之初,就有人担心过,一旦世遗名号罩身,景区门票必然上涨。祝贺丹霞风貌申遗成功,但一想到9月有可能开始的涨价,就不知该是喜还是忧了。

  大家在欢迎申遗小组归来的时候,广东丹霞管委会主任黄大维已经在明白地暗示涨价的可能了:任何景区的门票都是与其价值相关联的,一流景区肯定是一流的价格……丹霞山在全国同类世遗景区中,门票是最低的,“将来将根据保护和建设的需要来确定这些事情,而必要的成本是要考虑进去的。”(8月5日《信息时报》)

  申遗成功意味着涨价跟进,这几乎已经成了发生在中国世遗景点身上的不争事实。并且,涨价的理由如出一辙:保护和建设成本上升、用票价控制游客流量……现在,广东丹霞给出的理由又加了一项:它们都涨了,作为世遗景点,我们的票价也该是一流的。这让人不禁心存疑问,申遗,是保护第一,还是经济效益第一?世遗搭台,经济唱戏吧,这几乎是一定的。

  有世遗的名号,经济效益几乎是立竿见影。去年,五台山刚刚申遗成功,三周内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就达20%;十几年前,平遥古城申遗成功,第二年的1998年旅游收入就从18万元猛增至500万元,以后每年几乎都是成本增长。一旦名列世遗,就将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样的现实多少年来已经毫无二致地在中国复制上演。

  有如此庞大的经济效益,难怪各地为申遗不惜争得头破血流,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据统计,安阳殷墟申遗投入2.3亿元,开平碉楼花了1.36亿元,五台山光景区整治搬迁等费用就花了8亿元。到了2010年,“中国丹霞”申遗价码一路升高,共花了十几个亿。如此巨大的投入,动辄上亿甚至上十亿的前期投入,自然要从日后慕名而来的如织游客身上收回来。虽然申遗成功之后也不能得到任何国际资金的支持,来自国家层面的财政投入也有限,但申遗如若成功,在地方政府看来也并非吃力不讨好,奥秘就在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

  逢世遗必涨,已经成为中国景点的一个潜规则。前一阵世遗景点平遥古城涨价时,给出的理由就是“目前的门票价格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符”。看来,申遗已经和公司申请上市好有一比了:都需要前期的不菲投入,但一旦成功,就是圈钱和升值的开始。这个世上无可复制只此一家的世遗价值,就是它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保证了它源源不断的客源和涨价理由。

  前不久,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就曾经公开批评说,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历史景点和自然景区,要么是老祖先留下的,要么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额门票。蒋先生之言,放到内地申遗成功必涨价的事实身上,除去应保持低票价使得全民共享外,有一点是值得警醒的:这些景点是文化财富,政府应投入公共财力进行保护和建设,而不是将之作为财源赤裸攫取。即便是申遗的巨额投入,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留与子孙作为人类历史和地球演进的共同记忆。

  虽然黄大维主任也在强调说,“我们申遗的最大目的,是对世界遗产‘保护、保护、再保护’”(8月5日《南方日报》)但我仍旧心存疑问,前有张家界、三江并流等世界遗产因为过度商业开发曾受到过世界遗产大会亮黄牌警告的事实就摆在那里,中国丹霞又如何能坐怀不乱,恪守保护第一,经济第二呢?更何况,黄大维主任的一句“随着以后对丹霞山的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力度加大,肯定有些成本会要相应增加”,已经足可见地方政府建设王牌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的用心了。

稿源:红网 作者:蔡晓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