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头痛医头”无法有效应对极端灾害天气频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2:07  红网

  “入夏以来高温肆虐,全国因高温死亡事件频发。7月30日至8月1日,济南因高温出现多名因中暑入院的户外劳动者,其中8人经抢救无效离世,大多为环卫。此外,高温津贴在一些饱受高温煎熬的地区却仍未普遍落实,有的甚至成为‘空头支票’……上述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关高温劳动保护的法规落后,目前仍在实施的全国性法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颁发于1960年,至今50年未修改;此外,现有规定执行不足,高温停工规定均无强制效力。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罗云建议,应加快高温立法,完善滞后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现有政策的监管也要到位,对于严重事故要有严厉的责任追究措施”——8月5日《新京报》。

  被高温折磨时,我们更容易关注对高温的防范,然而,简单回顾一下,近年来类似的极端灾害天气——无论高温还是严寒或是暴雨以及干旱甚至地震——发生的频率与年俱增,受害范围与年俱增,危害程度与年俱增,造成这些灾害天气的原因也越来越多,人祸的因素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加。这些都在不厌其烦地警告我们,仅对防范高温完善法规和加强监管,远远不够。要想有效应对这些日益频发的极端灾害天气,需要的是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需要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团结协作,需要所有人的密切配合。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头痛医头”式的思维和做法。我们总是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单兵作战,结果只能是在极端灾害天气面前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凡是已经懂事的人,恐怕对这样的事儿都会有些印象。单说去年以来,在接踵而来的严寒干旱地震洪水和高温灾害中,全国人民付出了多大代价——死、伤、病了多少人,倒塌了多少间房子,损失了多少财产?为了应对这些,全国人民又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现在,高温和洪水仍在肆虐,之后还会有严寒、干旱等灾害继续“跟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注定将与这些灾害缠斗不休,所以,我们应当也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定目标,定计划,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列出时间表,发动全国人民甚至全人类联合起来,早日拿出一套可操作可持续的各类极端灾害天气应对方案,对之后的极端灾害天气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不仅要能够有效地防范这些灾害,更要让人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断减少乃至杜绝人类活动在天灾中雪上加霜,并将这些内容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下一代开始,让他们从生命之初就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意识,让全人类都成为和谐社会!

  在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庄的时候,在灾害面前,已经无人能够完全幸免,而在福祉当中,也同样无人可以毫不受益。

稿源:红网 作者:崔建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