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伟长“弃文从理”

  7月30日上午6时,钱伟长先生在上海病逝,享年98岁。他是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因卓越的贡献,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并称为“三钱”。

  钱伟长,1912年生于江苏无锡,16岁时父亲病逝,此后一直跟随四叔钱穆读书、生活。钱穆后来成为国学大师,而在当时,钱穆只是苏州中学的国文教员。

  在钱穆等人的熏陶和帮助下,钱伟长在文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习环境所致,钱伟长几乎没有受到理科专业的教育。1931年9月17日,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其考试成绩最好的是历史和国文。

  历史试题是陈寅恪先生出的,考《二十四史》中各史的作者、卷数等。这是一个怪题目,不少人考了零分,而钱伟长平日里早把此书背得很熟,竟然考了个满分。

  国文题目叫《梦游清华园记》。题目出得也很新颖。除文字能力外,还想考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钱伟长没有到过清华园,但其文采斐然,竟然在45分钟内写了一篇450字的赋。文字精练,以至于出题的老师连一个字都无法修改,最后给了一个满分。

  相比之下,钱伟长的其他四门功课,数、理、化、英文,一共才考了25分。

  显然,钱伟长是以特长生被清华历史系录取的。就钱伟长的个人兴趣而言,他也是想学历史,尤其是古代史。

  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史学界或将出现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然而,就在钱伟长即将选课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三省转瞬间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这一噩耗使钱伟长一夜之间改变了想法。他认为,要救国必须首先学好科学。他决心“弃文学理”,报效国家,于是将目标选定为清华物理系。可是,清华物理系非常难进,特别是钱伟长当时的数、理、化成绩,想进入简直是天方夜谭。

  钱伟长求助于已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穆。但钱穆并不同意,说:“我家一贯搞历史,我看你还是学历史好。”钱伟长见自己说服不了四叔,于是想到了顾颉刚。他知道钱穆很听顾颉刚的意见,所以拉着钱穆一起去找顾颉刚。

  顾颉刚成名比钱穆要早。正是顾颉刚,看了还是中学教师的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后,全力推荐钱穆当了大学老师,从而改变了钱穆的命运。也是顾颉刚,明明知道钱穆所作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与自己的见解不同,但他毫不在意,将钱穆的文章发表在自己主编的《燕京学报》上。正因有这样不凡的学识和胸襟,顾颉刚赢得了包括钱穆在内的众多学人的尊敬。

  顾颉刚听了钱伟长的想法后,满口赞成。他对钱穆说:“我们国家首先要站起来;站不起来受人欺,就是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向学科学,我们应该支持。”钱穆听后,让步了。

  然而还有一关更难过。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答应,说钱伟长的物理太差了,不好补;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则在到处打听钱伟长这个历史考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

  在这种情况下,钱伟长的长辈兵分两路。一路由钱穆去陈寅恪那里商量,另一路则由顾颉刚去找吴有训。顾颉刚非常诚恳地对吴有训说:“一个青年有选择志向的权利,他愿意为国家、民族学科学;他有困难,但他愿意学,坚持要学,他就能克服困难。他的条件自己清楚,比别人学得晚,是很吃亏的。但他有坚定的志向,我们对年轻人的志向只能引导,不能堵。”这些话打动了吴有训。

  钱伟长本人也一天到晚找吴有训,表明自己的志向。一周下来,吴有训终于同意让钱伟长先试读一年,一年后数理化成绩能达到70分,方可转为正式生。

  一年后,钱伟长达到了吴有训的要求,后来成为卓越的物理学家,成就了一段“弃文从理”的佳话。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