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PS定位监管社区矫正对象

  本报讯(记者沈义 通讯员黎琳)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社区矫正GPS定位系统日前启动。这标志着由该院倡导并积极向区委政法委建议的GPS定位系统正式在全区推行,也标志着渝北区对监外执行人员的管理走上了科技化轨道。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监外执行人员置于社区内,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针对的主要是辖区交付监外执行刑罚的管制、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这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监外执行人员在社区出现了脱管、漏管现象,给群众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被抓进监狱的罪犯,放出来就“没事了”。

  2009年3月,渝北区检察院针对监外执行人员脱漏管问题,向区委政法委提出在全区监外执行人员监管中采用GPS定位系统的建议,得到区委政法委采纳。同年10月,区委政法委就该建议组织公检法司及妇联等相关单位人员进行调研,今年7月8日,由渝北区检察院和区司法局联合制定的《渝北区社区矫正对象GPS定位手机管理制度》,由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向外发布。

  渝北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管理人员只需通过专用网络就可以对矫正对象的手机进行定位监管,确定具体位置,精确度在方圆20米以内。如矫正对象不请假超越渝北地区,手机将自动报警。该系统的启动一方面能缓解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对矫正对象的管理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平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监外执行人员的脱管失控。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矫正对象只要手机开机,管理人员就能对其实行24小时的位置监控和定位跟踪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如果不开机,或者人机分离,经查验确认,将依据监管规定给予考核扣分、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