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原经济区”,弥补我省区域规划的缺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2:41  郑州晚报

  依据本土优势借国家战略之力,促进工业大发展

  河南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中原经济区概念下,河南有着什么样的优势?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省不少专家纷纷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大家的共识是,依据本土优势借国家战略之力,促进工业大发展,是中原经济区立项和建设的目的。

  晚报记者 辛晓青 裴蕾 实习记者 宋华

  中原要围绕大农业做文章

  中原经济区,弥补我省区域规划的缺憾

  “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昨日,周修亭教授这样表述。

  他认为,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突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把省域规划的视野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层面,这是我省发展战略规划指导思想的巨大突破。

  “中原经济区的设想,也弥补了我国与我省区域规划的缺憾。”周修亭说,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腹地,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中枢区。如果这一地区塌陷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就永远是分割的,无法连接为一个整体,可以说,中原地区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原经济区的设想无疑将对进一步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平衡发展,共同繁荣产生极大影响。

  周修亭认为,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也是新时代、新机遇的必然要求。

  “我国即将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城际铁路半小时经济圈的形成,使得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更为便捷,也为中原城市群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适时地构建大中原经济区,将使这些区域事实上已经存在的经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合作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保障更有力,效果更显著。”

  中原经济区,应围绕大农业做文章

  “当前,我认为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在分析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周修亭说。

  但是,毫无疑问,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必须依托自己的优势,必须要与其他经济区有明显差异。

  对于河南而言,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粮食优势、中原城市群的优势、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部分能源等优势都很突出。

  “我很赞同很多专家认为应定位于现代农业、工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域。”周修亭认为,中原经济区应围绕大农业来做文章,在发展大农业的过程中,自然带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所谓的大农业,应该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切实落实“三农”的含义。包括种子、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藏、销售、消费、配套服务等各个环节,也涉及农化产品、农机具制造与销售、加工机械制造与销售等。还要有现代农业、立体种植、观光农业、特色种植与养殖,要围绕农耕文化开发旅游业,充分利用河南丰厚的文化资源;同时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

  以农为主,并不是不重视工业化和城镇化。原有的工业该怎么发展,也可以做适当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建的工业企业最好是围绕大农业来设计,必须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加工型企业必须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利用原料,提升价值。城镇化也必须围绕大农业提供配套服务。

  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工业大发展

  刘汴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

  工业低水平发展,别人赚了我们的钱

  刘汴生认为,目前河南省的优势包括物流、冶金、深加工、煤炭、农业等,但是他同时指出,优势太多造成了每个都不突出。

  单说我们作为农业主产区,就食品工业来看,“依然是低水平发展的居多,比较高的就算肉类的加工火腿肠,植物上加工饲料。就包括我们的冶金方面,也是原材料的粗加工,有的经过简单的粗研磨,就卖到了美国、日本,然后人家经过精加工高价返销回来。”

  刘汴生举例说:“郑州的氧化铝,也算是一个优势,可是我们大量的就是把氧化铝研磨了一下,就卖出去了,国外需求量很大,他们经过精选加工,变成纳米和微米材料反过来,价格非常高就卖给我们了。”

  不是没技术没能力,而是没工业文明

  对于当前的低水平发展问题,刘汴生认为,河南不是没有技术,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还没有养成工业文明的习惯。

  “比如,工业文明要求纪律、标准化,而我们的行为比较随意,自由散漫,这是农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行为。走路不规矩、不守规则,办事不守时,这都不是工业文明的结果,这是农业文明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我们的企业不行。”

  “对我们来讲,工业化阶段比较长一些。我们能不能生产?我们能生产,但是这样的文化支撑着,我们很难竞争。所以工业的文明和城市的文明能够让我们大家尽快提高文明程度,这是企业重要的立足点。这是从生产行为的过程中间来研究文化。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就是河南将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的一个契机,因为这个或许将极大缩短这个过程。”

  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仍需细化

  关于战略定位问题,已经成了当下中原经济区论题中的关键,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此刘汴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中原地区包括河南在内,都是重点产业不突出的,所以作为中原产业区的定位显得很重要,而要定位准确又很难。”他分析河南的产业分布后认为,“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需要细化,因为整体上规划和定位是很不清晰的,但是某个局部区域还是很清晰。”

  “比如,黄河以北的安阳发展钢铁,和邯郸连在一起。西北和山西连在一起 ,有煤矿。而西部,洛阳以西地区有有色冶金金属,和陕西连在一起。而漯河、信阳包括东部的商丘,它们的农业和湖北、 山东紧密相连。”刘主任说,河南被分割了,“所以说谈到中原经济区的这个概念,真的应该好好思考,到底是割裂开这个经济区划的概念,还是结合这个经济区划的概念。当前的状况是,经济连在一起,而行政是各自划各自的。我的想法是我们应该遵循经济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来做划分,和其他省份联合起来制订发展规划。”

  构建中原经济区力推河南崛起

  朱杰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

  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崛起的重大机遇

  朱杰堂教授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经历了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先后制订和实施了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随着这些发展战略的制订、调整和实施,对于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全面增强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确立在中西部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中原”应包括中部七省部分区域

  对于构建“中原经济区”可行性,朱杰堂表示,首先在于,这一广大的中原地区,是经济技术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和资源要素由西向东梯度转移的交会区,具有优越的市场区位优势。不管从哪个层面看,中原地区都位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接合部,与周边省会城市以及与北京、上海的铁路距离都很近,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中原城市群六、七年的建设,加之郑汴一体化的示范效应,中原城市群初具规模。2009年年底,《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最终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以京广、陇海为主轴,连接城市群地区主要的“‘十’字加半环线”网络构架。以城市公交为突破口的交通同城已经在城市间逐渐铺开。

  2009年获批了郑州新区、开封新区、洛阳新区,加上2010年5月焦作新区、新乡平原新区、许昌新区获得国家批复,中原城市群中已经有六大城市新区规划蓝图获得国家批复。尤其是在中原城市群中,农业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不仅可以吸引资本,而且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 这些优势和实力既可以为中原经济区从构想变为现实提供经济基础,也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积累了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中原经济区的立项和建设中,河南一定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要轻易变更战略,坚持初衷是成功的关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