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向“广阔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2:41  郑州晚报

  □利宝生

  1971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那一年,我从学校正式走向了“广阔天地”, 那一年,我还参与了修建“二七纪念塔”的工程。

  1971年6月,刚刚下乡不到一年的我,被连长叫到连部,指导员告诉我,市里要重新修建二七纪念塔,要我到市建公司打工,每月15元生活费。我理解,这是领导照顾我家人口多,才选我进城打工。

  第二天,我来到位于市民新村北街的郑州市第二建筑公司报到。下午,公司一位书记对我们来自农场的30多名知识青年进行动员,他说,王辉书记指示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重新修建二七纪念塔,这是政治任务。我们公司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千方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计就是九十九计加一计……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对这一名词的解释。随后,我们归一名姓陈的技术员领导,第三天来到了晶体管厂。我们大家十分不满意,都说我们是来修建二七纪念塔的,怎么让我们来这里?陈师傅解释说,二七纪念塔现在还没有开工,就是开工也是先要有技术的工人。晶体管是高科技产品,建晶体管厂也是郑州市的重点工程。于是我们被安排挖紧临解放路的生产大楼和一座办公楼地基(该建筑2009年因扩建解放路立交桥拆除)。

  7月中旬,我们闻讯一同来的知识青年已经进入“二七纪念塔”工地。我心急如焚,多次要求归队未果。一天,我撒谎来到工地,只见工地上热火朝天、热闹非凡。工地虽然热闹,但是井然有序、戒备森严。工地分为外围、中间和核心几部分,我的伙伴们在最外围,负责和水泥大沙和石子,运到中间集中,再由中间的工人加工后运往核心工地。陈师傅见到我,问我不在那边怎么跑回来了?我说,我来就为修灯塔的。陈师傅见状也默认了。于是我隔三差五地跑到工地帮忙。8月底,郑州饭店的工作终于结束,我如愿以偿回到队里。这时二七塔的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基座也刚显雏形。我很庆幸,总算赶上了末班车。

  9月中旬,在二七塔进入内外装饰时,我们这批知识青年又奉命各自回到农场,参加紧张又艰苦的“秋收、秋种、秋打战役”。

  秋收过后,我很想上二七纪念塔,看看曾经的劳动成果,但是,听说票很难找。一个月后开始公开售票,我和几个同学如愿登上了二七纪念塔。同学和我开玩笑说,哪一点是你盖的?我猛一愣,紧接着随处一指,说这里就是。登上塔顶,举目眺望,郑州市景一览无余,我想起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往北极目望去,仿佛看到一条白带,旁边有人说“那是黄河!”这是我第一次登上郑州之巅,也是第一次看到郑州市的全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