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原经济区”能使河南释放巨大资源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3:01  郑州晚报

  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对河南意味着什么?

  跳出行政区划束缚 着眼整个中原地区

  目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规划已达21个,向西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向西南有成渝经济区,向南则有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经济圈,向东、向北更有国家重要的战略规划区域,但唯独河南尚无规划跨入“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打造,将会成为中原崛起的强大引擎以及河南腾飞的巨大牵引。

  在这样的形势下,地处中部的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在中部崛起中,河南应该充当什么角色、担当什么责任?晚报记者 辛晓青 裴蕾 实习记者 宋华

  我省各路专家奔赴全省实地调研

  近期,我省组织各类学科专家学者奔赴全省各地进行实地调研。此次专家团队联合调研的重点任务,是要对“什么是中原经济区”、“为什么要构建中原经济区”、“怎样构建中原经济区”等宏观经济课题,得出现实性、实践性的认知和理解,提出有价值、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

  背景:河南战略规划一直未能上升至国家战略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两纵两横”经济带概念。其中“两纵”,即为京广、京九两条铁路线;两横,则是陇海铁路线和长江沿线。

  目前,全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规划已达21个,仅在“两纵两横”经济带上,向西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向西南有成渝经济区,向南则有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经济圈,向东、向北更有国家重要的战略规划区域,但唯独河南尚无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有专家说,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中间衔接,目前是缺失的,“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将实现东西互通,并支撑起欧亚大陆桥的腹地,这是目前中部崛起、中原崛起过程中,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申请到区域经济“国家战略”,对地方有何好处?

  “以前是要资金,后来是要政策,如今是争名号。”省内一位知名经济专家分析,区域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虽然不像申请资金那样“真金白银”,但它的价值比“真金白银”更高,因为,这些称谓(或者概念)都具有排他性,一旦你拿到了这个“名号”,那就说明该地区的发展“在国内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性”的战略地位,然后,这个地区就可以借此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在河南周边,有很多已经制定了的“国家战略”规划,而位于中间的河南却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河南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也出台一个发展规划,引领河南未来的发展,带动周边几个大的城市群,并与相邻省市的发展态势形成呼应。

  进程:“大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制订

  今年6月初,一个消息传来,有媒体报道称,河南正在酝酿“中原经济区”规划,并打算为这一规划列入“国家战略”而努力。

  报道称,“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是中原崛起战略规划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比较新的思路,即跳出行政区划的束缚而着眼于整个中原地区。

  在7月29日省政协召开的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座谈会上,副省长张大卫就明确提出:“我们需要针对河南的战略。”

  张大卫表示,十一五规划即将结束,十二五规划即将展开。各方专家在研究规划十二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一些重大安排的过程中,形成了“需要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共识。

  “这个课题对很多人来说都很新,比如:什么是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是什么?今后的特点是什么?将在全国经济区域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在促进河南崛起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这些方面,我们还要继续讨论。”张大卫说,我们现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全省各界的共鸣和共识,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的批复。

  张大卫说,中国地域广阔,产业特点、地域要素、文化特征、发展程度等差异极大。国家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作用,来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建立,符合国家现阶段整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争取,让河南省在国家整体大盘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在国家规划中,中部崛起要形成两纵两横产业带,其中两横一纵都在河南;城市群的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规划,都有河南。但这都是国家大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没有一项战略是专门针对河南的,我们需要针对河南的战略。”张大卫说,目前,河南正在走的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不牺牲环境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其他省份还没有走过,但我们走得很好。所以,前景也一定是光明的。

  声音:构建“中原经济区”呼声高

  去年以来,全国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6月8日,由省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合举办的高层论坛在开封开幕。无独有偶,与会专家纷纷呼吁、支持河南设立“中原经济区”。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说:在新一轮区域发展进程中,河南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要想不被边缘化,河南应着力培育经济区域优势,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董祚继说,“中原”有大中原和小中原之分,大中原包括河南省的全部、安徽的西北部、山东的西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西东南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小中原主要是指河南省。小中原要想有大的发展、大的跨越,必须融入大中原的发展框架,与大中原经济区发展构成协调统一的强势经济隆起地带,从而增强河南经济的整体实力,改善河南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而大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对整个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等区域发展,都有很大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因为,“中原经济区”只有上升为“国家战略”,才能更好地发挥河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在河南省西面,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等,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核心。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要点》,明确表示要开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相关工作。

  核心:构建中原经济区,保护中原大粮仓

  对于中原经济区的认识,省政协主席王全书表示:目前,全国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助于在陇海兰新经济带上再建一个战略支点,再造一方增长板块,进一步释放以郑州为中心、以京广-陇海为骨架、以中原城市群为龙头的广袤中原地区的能量,促进沿海沿江要素转移,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不仅解决了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省外调出粮食300多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全书说,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联结以河南为主体的内陆平原农区,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统筹粮食生产,增强粮食稳定增产的内生动力。

  王全书认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最强、人口密度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的资源优势,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强大人力物力。

  同时,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对河南原来的各种发展战略(如中原城市群建设)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与提升,形成一个更大的、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规划相衔接、与中原崛起需要相适应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中原崛起提供集聚产业、资本、人气、政策平台。

  省社科联主席王耀则认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做到“战略定位和特色发展的无法替代性”。

  “要使一个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关键是如何使这一区域的发展规划突出唯一性,或在全国具有特殊性和特色性。”王耀说:寻求差异,应该是定位“中原经济区”的基本思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