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半年 9项民生工程提前完成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三十二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上半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的推进情况。截至6月底,共10个方面的102项具体项目已经有9件项目提前完成,21件进展较快,72件进展比较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半年,我市将推行“问题项目”管理机制,确保所有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9件实事项目提前完成

  据悉,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环境提升、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文化体育10个方面的102件具体民生工程项目。截至6月底,已有9件提前完成,21件进展较快,72件进展比较顺利。

  已完成的9件项目是:中心城区275个院落文明社区示范点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已基本建成,覆盖公交线路138条;建成“儿童友好家园”3个;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参保工作已基本完成,参保人员筹资水平达220元;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主城区实现3G网络全覆盖;新增出租车1000辆;开通2条电动公交线路;建成开放成都市烈士纪念馆;解决378个广播电视自然“盲村”7426户农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这些项目提前完成,广大市民已可以享受它们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便利。

  市政府目督办主任孙波说,据初步统计,1至6月,全市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65.83亿元,占民生工程年度资金预算的56.09%,有力地确保了为民办实事的顺利实施。

  同时,我市今年新增了42名市民代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工地对城乡环境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污染治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等民生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暗访调研,积极帮助指导相关企业改进工作,有效促进了为民办实事的健康发展。

  环境提升工程初显成效

  在21件进展较快的民生项目中,部分项目已经建成并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市民。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气和水环境治理、交通缓堵保畅中的部分项目,不仅按期保质推进,而且很多项目还超出了年初目标。

  城乡环境治理方面,截至6月30日,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已投入试运行;三圈层生活垃圾处置场全面投入运行,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站进一步完善,无害化收集率达86%以上;新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11座,完成新南路、一环路北一至北四段、二环路东一、二、四段等10条道路和芳邻路、双桂路、同仁路等9处小游园的绿化景观改造。

  交通缓堵方面,在老成灌路、王府井、郭家桥等8个区域推行单向或单循环交通组织模式;新增公交专用道12条,超出年初目标确定的10条公交道;已开工建设立交节点5座,建成人行天桥42座,打通“断头路”5条。

  大气和水环境治理方面,在清江东路、蜀金路街边绿地、清水河社区绿地、青羊大道家园路口绿地等9处打造“果树花香”特色景观;新增绿色家园16个;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56天,相比去年同期,优良天数增加了2天。

  部分项目将实行“问题管理”机制

  “下半年,我们将实行民生工程‘问题项目’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实施难度大、进展相对缓慢的民生项目,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专项督察方案,努力确保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孙波说,“问题项目”管理机制,将主要针对点多面广量大、社会持续关注的民生项目,比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气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交通缓堵保畅等。根据项目的推进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实行点位定期巡查和研讨会商制度,及时排除问题梗阻,积极帮助各相关单位和区(市)县优化措施、提高效率,在全市上下形成联动配合、统筹推进的工作局面。同时,我市将继续以市民满意作为检验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标准,结合市民代表在暗访和上半年集中检查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的群众诉求,以督查督办和目标考核为保障措施,督促相关单位认真研究落实,并及时将相关办理情况反馈市民代表,自觉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部分项目进展

  一些民生项目加快了推进速度:

  ■高新区和锦江区正在进行“自行车租赁试点”论证和规划,年内将率先在中心城区实现自行车租赁试点,方便市民出行。

  ■“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项目,目前已完成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避险搬迁800户。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8881套;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达到16063户;启动棚户区改造8375户。

  ■全面完成地震灾区住房重建,农村重建住房达到可入住条件。

  ■改造已建成的“成都通”信息亭48个,开通“银联便民支付”功能,新增信息栏目16个。

  ■投入资金200万元,初步实现全市农家书屋个性化配置。

  ■新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3个。

  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截至6月底,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人数8.6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8.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9万人,超过半年目标。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4%以内。

  ■建立完善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收集掌握了全市2010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并预留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岗位;我市2010届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近70%。

  ■通过实施“千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计划”,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共培育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项目)416家(个),参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668名。

  社会保障项目投入加大:

  ■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残疾人帮扶、困难群众家庭教育及医疗救助等全域覆盖救助项目。上半年,城市医疗救助累计支出2178.7万元,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救助256.85元;农村医疗救助累计支出4697.88万元,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人均救助260.25元。

  ■发放送温暖资金1067.78万元,人均送温暖困难救助475元。

  ■为21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全市资助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2307人,资助金额2258万元。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重不漏全覆盖的教育资助。

  ■为1052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发放了护理补贴金;为10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肖垚 本报记者 王眉灵

  部分项目点击

  文明社区示范点建设 首批惠及44000户家庭

  “中心城区275个院落文明社区示范点建设”是已完成的9件民生工程项目之一。

  据悉,为夯实文明城市创建的“细胞”和基石,切实改变城市无物管老旧院落“脏乱差”,我市从去年底起实施了文明社区示范点建设工程,首批工程涉及中心城区55个社区、275个院落,总计投入达到7500万元以上。随着首批试点建设的完成,约44000户家庭受惠。

  据市文明办副主任喻中跃介绍,截至目前,示范点院落道路平整3.08万平方米,车位划定9.17万平方米,绿化整理7.22万平方米,公共照明1963盏,新建、修葺生活垃圾设施327个,建筑物立面整治11.50万平方米,楼道刷白93.92万平方米等,示范点院落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并安装电子眼613个、休闲椅923把、公共晾衣架331套、信报箱22864个及宣传栏351个,增强了居民安全感,便利了院落居民生活。

  经社会调查专业机构独立测评,居民对整治后的院落满意率为94.13%,对开展此项工作的满意率为89.5%。

  上半年环境治理 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是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达标年”。我市坚持以治理“七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和违章乱建)作为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来抓,通过开展专题月、专项行动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综合施治,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城管局副局长段海明说,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共规范乱摆摊点和越门经营62275起。全面启动商招店招整治工作,实施36条街道的招牌整治。开展照明环境治理,完成了10座立交桥和省气象塔等8处大型公共设施的光彩工程方案征集,投资约5000万元,实施光彩工程建设。集中清理拆除了出入城通道违法户外广告,完成了人民南路综合治理景观外立面打造。进一步规范市区停车场,加大了乱停乱放现象的整治力度,通过依法实行抄告、拖离等手段,共查处和抄告各类违法违章机动车1747辆,纠正和处罚非机动车、行人违章行为近万次。提档升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优化收集设施布局设点,美化提升运行效果。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及园林绿化工作均稳步推进,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