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量”的提升 到“质”的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4: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从“量”的提升
品牌民校的满意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80%。
从“量”的提升
民校的“个性”不单体现在升学的优势上。
从“量”的提升
从“量”的提升
民办学校“亮”出个性吸引生源。

  珠三角地区是全广东民办学校最集中的地方,而东莞又是珠三角中民办教育数量最多、最密集地区之一。1993年东莞第一所民办学校——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诞生。从2002年到2010年,经历了8年锤炼,东莞民办教育市场已展现出成熟、淡定、个性鲜明的风韵。

  “东莞的民办学校已经度过了前期的‘原始积累时期’而正式进入了‘自求发展’阶段。”在今年年初本报举办的一次民办教育论坛中,教育部门分管民办教育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文/记者张颖妍

  图/记者卢政

  “满意度调查” 见证民校步向“超越”

  2010年8月,《广州日报·东莞新闻》迎来了它的8周岁生日。而《广州日报·东莞新闻》对东莞民办教育发展的关注,可以说贯穿始终。自《广州日报·东莞新闻》正式开版开始,每年的4、5月,我们都特别设有“民办教育特刊”。自2007年开始,更加入了“民办学校满意度调查”,每年对东莞各种档次的各所民办学校以及数千名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和访问。

  2007年,首次展开的“民办学校满意度调查”,抽样调查发现,在“您是否满意子女目前就读的民办学校” 这一选项中,仅仅52%的家长与学生选择“满意”。而2008年同一类型的调查中,这个结果有了可喜的变化,给出肯定答案的比例占到了68%。

  2009年,是金融海啸冲击东莞社会的关键一年。2009年4月开始的《广州日报·东莞新闻》大型调查活动《2009年东莞民办学校满意度调查》揭示,约有63%的家长对子女所就读的民办学校给出了满意票,整体满意率降低5个百分点。

  今年,当《广州日报·东莞新闻》再次联合网站等媒体,以更加成熟的操作模式开展 “民办学校满意度”调查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将近68%的家长对子女所就读的民办学校表示满意,东莞民校满意度基本回复到金融海啸之前水平。品牌民校的满意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80%。

  一年一度民办学校满意度调查,逐步成为《广州日报·东莞新闻》的一个品牌项目,更多的民校老板开始认真聆听、严肃对待我们的调查,为东莞民办教育制造了自我检验和自我审视的良机。

  8年民办教育:从起步到繁荣

  2001年,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只有9.94万人,而到2010年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这个数字已增至487324万人,8年间增长超过4倍,年均增长将近5万人。

  在谈到东莞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时,东莞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开始,东莞市政府与教育部门正式出台文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中高档学校。”2002年,东莞民校数量发展进入第二个暴增期,每年新增的民校达到了30~40所。先后诞生了东华高级中学、东华初级中学、东华小学、光明中学、宏远外国语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翰林实验学校等。

  “2002年到2004年是东莞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峰。”这几年里,东莞民办学校数量高速增加,出现几所万人超级大校。民办教育名副其实地占据东莞教育的半壁江山。

  民办学校发展现状:

  差异化生存 品牌化经营

  在今年4月举行的“论道——2010年东莞民办教育论坛”中,东莞十家顶尖品牌民办学校在建言中达成共识,“差异化”生存将是民办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民办学校只有能够“亮”出个性,才能吸引生源。

  在东莞工作的台商罗先生帮女儿的择校故事,也许是这个现象的一个引证。“我比较注重女儿的外语水平,而且我一定要小班教学。”罗先生说,他为了寻找有特色的学校,除了托朋友四处打听,还自己亲身去到学校观察。最终,他选择了一家升学率不是最高的学校。

  他解释道:“我希望女儿回台湾继续读书,希望选择更能‘衔接’国际教育理念的学校。现在家长选择学校更看重‘个性’。”

  2010年高考结束,作为东莞的民办学校,东华高级中学的高考成绩依然亮眼。一个高考总分状元、多名考生考上“清华北大”,如此突出的成绩,让东莞的一流民办学校在教学和升学上,也具有“叫板”公办学校的锐气和实力。另外,即便是首涉高考的虎门外国语学校,今年的成绩在高考中也排到了全市的前列。

  民校的“个性”不单体现在升学的优势上。今年作为全国少代会唯一一位“东莞代表”的段正文同学,也不是来自公办学校,而是来自东莞的另一所知名民办学校——光明小学。以“武术”、“艺术”等特色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的光明学校,也成为了东莞民办教育中极具“个性”的代表。

  对话校长谈“超越”:

  嘉宾:东方明珠学校校长苏超、虎门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郭志坚

  记:以“超越”和“发展”为主题,学校有否经历过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或者突出的成绩,达到有所“超越”、有所“发展”?

  郭志坚:2007年,我们诞生了第一届中考毕业生,同年,我们开始招高中生。2010年,我们诞生了第一届高考毕业生,我们的本科率为68.6%,这是学校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超越”。

  记者:可以介绍一下从开始建校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吗?以及“超越”和转折吗?

  苏超:东方明珠学校是改革开放后省内最早的一批民办学校之一。2009年是东方明珠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东莞本地企业东莞市粤盈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高调入主东方明珠学校。重组给了东方明珠学校二次发展的机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