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呼唤减灾新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6:07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入夏以来,全球多处地方遭遇了极端气候带来的灾害:北半球多国持续高温,酷热难耐;中国、巴基斯坦等国遭受暴雨侵袭、洪涝成灾;俄罗斯多个地区遭遇干旱、山火蔓延;而阿根廷、秘鲁等南半球国家却相继遭遇数十年不遇的严寒……

  干旱、酷热、暴雨、洪涝、山火、严寒等灾害“扎堆”而来,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应对极端气候灾害将成为人类减灾活动的常态。

  找出灾害频发的根源,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固然重要,但这需要长期努力。当前更为紧迫和现实的任务,是构建常态化的灾害应对机制。

  首先,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轮气候灾害提醒城市管理者,城市排水系统、江河堤坝以及供电荷载等设计标准也应进行合理调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更多地考虑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对各国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提高应对灾害效率。

  此外,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使灾害预警以及构建密集的灾害测报网络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灾害测报网络,这种由水文气象站、雷达、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国土资源卫星共同构成的立体监测网络,在灾害预警、灾情评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应对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必不可少。这种合作在信息共享、协助各国政府制定减灾决策、对国民进行防灾减灾教育,以及处理紧急灾情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未来类似的国际互助机制在携手防范、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新华社北京5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