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晚立秋会否出现“秋老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6:13  大众网-大众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8月5 日电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将至,我国南方大部出现出骄阳似火、高温蒸烤的局面。此前,天文学家表示今年的立秋时间在 7日晚,“晚立秋”会不会导致我国出现高温干热的“秋老虎”天气?南方大范围的高温将持续何时?

  从迈入大暑节气开始,炎热的天气从重庆和江南开始蔓延,逐渐扩散到黄淮以南的大部分地区。35摄氏度以上甚至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在我国南方。

  中央气象台5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黄淮西南部、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江南、华南大部、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东部等地有35-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其中,湖南中东部、江西中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 39-40摄氏度。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我国江南、黄淮以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高温晴热天气。同时,大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结合,导致暖气团的势力增强,加剧了温度的上升。”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说。

  其实,不仅近期南方出现高温天气,今年夏季,我国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7月以来,江南、华南、西北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京、重庆、四川东部等地普遍出现了 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区大部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新疆东部、湖南南部、江西中西部高温日数偏多2-6天,内蒙古西部偏多6天以上。

  目前,影响我国高温天气的罪魁祸首——副热带高压仍在加强,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随着冷空气自西向东移动,5日,影响东北华北地区的降水也会随之南下。

  受冷空气的影响,6日起,华南南部、东部沿海气温会下降,黄淮江淮的高温天气逐步得到缓解。林建表示,“降雨会使得高温天气的强度有所减弱,但高温的范围仍然比较大。”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变降的转折期,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从气象的角度,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摄氏度,才可认定为秋天。而目前,炎夏的余热未消,我国大部地区距这个标准仍有较大距离。”林建说。

  至于立秋之后会不会出现“秋老虎”,目前的气象监测尚不能肯定。“如果副热带高压在南落过程中长时间控制南方地区,就会出现‘秋老虎’。”

  专家释疑雨水北压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认为,此次东北地区强降雨过程主要是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交汇的结果。“东海、黄海的暖湿气流北上,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气团汇合,加大了东北地区上空的暖气团势力。同时,来自西伯利亚的较强冷空气与暖气团发生冲撞,造成东北地区连日的强降雨过程。”杨贵名说。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认为,7月中旬以来,影响我国降雨的主要元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北跳,改变了5 月份以来偏南的态势,使得充足的暖湿气流不断向我国北方输送。加之 7月以来东北北部高空冷涡发展,冷空气势力偏强。冷暖空气在东北上空交汇,造成降水偏多,辽河、松花江先后出现高水位。

  尽管东北地区出现了较往年明显偏多的降水,气象专家表示,由于目前北方地区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降雨偏多的现象并不异常,公众不必恐慌。

  (据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