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援藏干部西藏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王齐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7:17  法制日报

  新华社记者刘敏

  眼看援藏工作就要结束,西藏大学校长助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齐荣教授着实依依不舍。

  从2004年到2010年,王齐荣践行先进办学理念,走过了6年援藏路。在此期间,西藏大学工学院在学科与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王齐荣也因为贡献突出,被评价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援藏干部。

  2002年10月,西南交通大学被教育部正式确定对口支援西藏大学。2004年7月,王齐荣作为中央直属机关第四批转留第五批援藏干部,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到西藏大学开展援藏工作。

  当时,西藏大学工学院只有4个专业,仅有的3个实验室尚未运转起来。

  “白手起家”才更容易接受新的理念。王齐荣首先从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入手,提出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建成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将世界的藏文信息化研究中心转移到中国,将中国的藏文信息化研究中心转移到西藏大学。

  经过不懈努力,西藏大学工学院在藏文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研究于2007年进入了成熟期,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藏文文件起草、网上聊天、移动通讯等领域。目前,工学院正着手开展藏语文字识别、藏语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信息系统等高端研究。

  如今,本科专业从4个增加到8个,并开始招收培养藏文信息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院学生人数从626名增加到1325名,成为西藏大学的第二大学院;科研经费从每年40万元增加到每年600万元;在藏招生从原来的三本变为二本……

  2004年,全院23名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只有3人,优秀师资短缺。

  明确了困难后,王齐荣想出了“快速、短痛”的策略———快速就是在短期内通过引进和委托培养快速扩大师资队伍数量和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短痛就是短期内承受教职工短缺的压力,每年派出近10名教师外出进修。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卓有成效。

  工学院每年都向西南交大递交师资援助申请。最初,西南交大每年有10人次至15人次援藏。随着工学院自有师资力量增长,援藏人数正逐年减少。

  与2004年相比,工学院专任教师已从23人增加到6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增加到1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从9%增加到75%。

  西藏大学工学院是一个由汉、藏、回、土家族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为工学院党委书记的王齐荣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大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在工学院还形成了一系列不成文规矩———寒、暑假优先让藏族教职工休息,汉族教职工坚守岗位;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要考虑到语言沟通问题,耐心指导;逢年过节,藏族同事邀请汉族同事到家中欢聚。

  工学院如同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08年工学院成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王齐荣也于2009年获得西藏大学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据新华社拉萨8月5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