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天菜”十有八九“隔夜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7:36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谢克伟 实习生 沈 捷

  几乎每一位“买汰烧”都会轻信摊主的吆喝:伲这批菜都是早晨刚刚从田里摘下的新鲜蔬菜,水灵灵的,新鲜得来!

  记者昨天凌晨踏访本市南部地区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通过近距离了解批发商、零售摊主和业内人士,揭开了“买汰烧”们每天拎的绿叶菜篮中的隐秘:家庭主妇每天拎回的绿叶菜十有八九是“隔夜菜”。

  买到“当天菜”要凭运气

  昨天凌晨3时许,前来批货的面包车、厢式货车、小型卡车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门口排起长龙,蔬菜交易区域人满为患,交易声、吆喝声响成一片。

  “1.6元/斤,就这个价了,卖的话拿30斤,我的车马上就走了。”也许是夏天,鸡毛菜不容易保鲜,加上供货商急于出手,这笔生意最后以1.6元/斤的价格成交。

  “这里成交的鸡毛菜是何时采摘下来的?”记者当场向这些菜市里的“老法师”讨教。“都是4日早晨从郊区采摘后,5日凌晨进市场交易的。”但记者此前一天在一些农贸市场采访时,摊贩都吆喝他们卖的是“当天菜”,难道摊贩们在忽悠?一位老法师说出了实情:“小菜场里哪会有当天菜,这纯粹是菜贩耍的把戏。”

  记者发现,夏季每天早晨菜市场吆喝的绿叶菜几乎无一例外是“隔夜菜”。原来,按照采摘规律,所有本地绿叶菜或早晨采摘或傍晚时分采摘。一个批发商告诉记者:“春秋冬三季,傍晚时分采摘没问题,但在夏季傍晚时分采摘,经过长时间曝晒的蔬菜会蔫,显得不新鲜,所以很少有人会在此时采摘。”据他介绍,市民食用的绿叶菜多半产自本地郊县。“每天早晨5点左右开始采摘,至10点左右收工,收下的蔬菜最早11点左右进批发市场,进入批发市场的蔬菜一般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等进行保鲜,直至次日凌晨之后开始交易。显然,菜市场一早卖的当天新鲜绿叶菜绝大多数是 ‘隔夜菜’。”

  当然,少许当天菜也会出现在当日的早市上,比如一些蔬菜种植场开设的零售摊点会卖当天菜。从菜地采摘后,最快数十分钟后就可以上市。而部分马路流动摊贩也可能会在下午销售当天早晨采摘下的绿叶菜,但市民想买这样的当日菜要碰运气了。

  零售价:批发价加50%-150%

  按照昨天的行情,当天鸡毛菜批发价估计在1.5-2元/斤,青菜和生菜批发价都约为1元左右一斤。正在等待客户上门的批发商似乎对这样的报价很有信心 ,而接二连三聚拢来的零售商和批发商一边看货,一边问价,随后成交,最快成交的一笔生意也只有十多分钟。

  为什么交易这么快?原来,大型批发商一般都固定租用市场摊位。蔬菜进入市场后,先按照头一天的价格确定当天的初步报价。报价之后,批发商一边看订货的人数,一边派人四处了解即时行情,再确定一个比较符合当天行情实际的批发价。几乎每个负责定价的人员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所有批发商会在短短的数十分钟时间里形成比较一致的报价。“行规既无形,也是最权威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蔬菜部业务人员透露,夏季尤其是酷暑天,绿叶菜损耗估计在二至三成左右,损耗大,零售商一般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价50%-150%后零售。菜农辛苦十天半个月,但零售商当天就能加倍卖出,相比批发零售商来说,菜农分摊到每天的平均收益实在微不足道。也难怪有菜农抱怨:“种菜的不如卖菜的!”

  “隔两夜菜”很多进食堂

  昨天清晨5点左右,记者跟随一位零售商驱车来到他经营的培花菜市场。他在培花菜市场有三个摊位,前天他出摊的蔬菜包括鸡毛菜、青菜、茭白、黄瓜、番茄等估计有10多种。不过他昨天仅从批发市场批进茭白、小番茄、芦笋和花菜。“绿叶菜进货容易出货难,弄不好就会腐烂,只能倒掉。”

  对于尚可食用,但卖相难看,口味略差,且市民望而却步的绿叶菜又该如何处理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菜老板回答得很坦然:“像很多摊主一样,尽量销往食堂或小饭店。因为食堂、小饭店需要低成本的蔬菜,吃食堂、小饭店的顾客多半不太重视蔬菜质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