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教授不是大学的摆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7:38  新闻晨报

  □晨报评论专栏作者 薛涌(发自美国)

  《华尔街日报》社论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不久前还讨论大学名教授的课程普遍由研究生代课的事情。

  此信的缘由,是《华尔街日报》几天前发表的一篇书评。该文引用《高的教育?》一书,对当今美国的大学提出了种种批判。比如,教育费用越来越高,老百姓难以承受,名校教授讲课越来越少,大量使用代课老师甚至研究生等等。这些,都是近年来反复争议的老问题,确实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危机。不过,此书由此把上大学说成是浪费钱,批评的锋芒顿时尖锐了许多。

  文章发出后,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立刻致信《华尔街日报》,指出“大学教育仍然货真价实”,信中讲述了一段最让她难忘的经历。她选了一门现代小说的课,期末论文拿回来,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C,每页都盖满了评语,而且文中的许多行被黑色的粗线标出。要知道,像斯坦福这样的学校,全优或满分的学生经常都被拒之门外,能进来的,大多是从小拿惯了第一、满分的学生。这也难怪,她看着这么低的分数、被改得这么乱七八糟的论文,一下子暴怒,没有预约就冲进Wallace Stegner教授的办公室,把论文狠狠地往办公桌上一摔,大声质问:“看看你年轻的助教对我做了什么?!”

  即使在斯坦福这等名校,这位Wallace Stegner也不是位普通的教授。他不仅是小说家,也是历史学家,在文学和历史领域都著作等身,获得了十几项大奖,其中包括“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这样的最高荣誉,还因为拒绝领取“国家传统基金奖”引得媒体沸腾。他故去后,其百岁诞辰成为一个文化盛典,斯坦福还特别设立的“Wallace Stegner奖学金”……然而,就是这位传奇式的教授,面对着气冲冲的不速之客,调整着老花镜认真地翻看了一下论文,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相信是我自己批改的这篇论文。”那学生赶紧把论文从桌子上拿回来,一溜烟逃出了办公室。

  这就是名教授的作用。对于被自己的高分惯坏了的孩子,一个研究生助教镇不住,这时“普利策奖”得主的权威就派上了用场。如果你一心要学写作,那么拿着普利策奖得主给你写的密密麻麻的批语,那就算捡到了金子,赶紧拿着就跑,回家好好受用。这位学生从此成了Wallace Stegner的粉丝,几十年后,她由于对此经历念念不忘,才会投书《华尔街日报》为自己的母校和自己的教育进行辩护。

  在美国读书教书十几年,每每为美国学生对于母校的忠诚感到惊讶。看看这封信,相信读者们能够对此理解一二。大学不仅仅是块牌子,不管你堆积了多少名教授,但如果这些教授不教书,或者不把教书当回事,那么多大的牌子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