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相亲时代”:张狂背后的无力嘶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8:10  国际在线

  中国青年男女之所以会进入“相亲时代”,大部分70、80后,都是迫于现在的生活压力,于是开始步入了“相亲”大军。

  而由此派生出来的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火热登场。由此引发的讨论不仅事关男女择偶、性别视角,更关乎伦理道德、金钱物质,活脱脱将节目演绎成一场窥视中国人精神状况的真人秀,呈现了当下国人在逼仄的权利生态中,日渐形成的扁平化的价值观相亲时代已经到来了。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4.6%的人表示,身边有很多人在相亲。其中18.9%的人说,相亲的人“非常多”,55.6%的人觉得“比较多”;仅2.5%的人表示,身边几乎没有人相亲。参与调查的人中,“80后”占51.6%,“70后”占32%。相对于以前的“鄙视相亲”,现在的年轻人俨然已经完全接受了“相亲”这种形式。相亲年龄还在向年轻化发展,不少“90后”也开始步入了“相亲”大军。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教授认为,中国青年男女之所以会进入“相亲时代”,是因为大部分80后、70后工作压力大,社交圈子比较窄,生在开放时代下的他们到了适婚年纪,必然会有相亲的需求。

  而由此派生出来的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火热登场。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则成为众多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它并非原创,但由于它把商业规则、眼球效应发挥到极致,终于以如是方式出位了。由此引发的讨论不仅事关男女择偶,性别视角,更关乎伦理道德、金钱物质,活脱脱将节目演绎成一场窥视中国人精神状况的真人秀,呈现了当下国人在逼仄的权利生态中,日渐形成的扁平化的价值观。

  虚弱的中国人

  在高调宣扬寻找爱情的背后,却引发了一系列“拜金门”、“低俗门”、“造假门”的演变,原本以形式新颖、话语机敏而颇受欢迎的新派相亲交友类电视节目,眼下,都已经历了整顿的洗礼。

  “你愿意经常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吗?”《非诚勿扰》中,一位年轻的男嘉宾向女嘉宾马诺祈求般地提问。马诺则笑着用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回答,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哗然。她虽然受到了很多的唾骂,但远不及她受到的“恩惠”。因为她的狠话,由默默无闻的模特,立即变身娱乐界新宠。“个人银行存款有600万元,拥有3辆跑车,月收入3万到5万元。个人特长是开宝马。”

  其实想想也挺简单,这些被设计的雷人言辞无非是抓住了两个关键词:金钱和性,如果还有催化剂,那就是张狂。看看这些年的网络新闻和论坛,沾上这3点,哪有不火的?

  今年春节期间,由于某些原因强尼没有回老家,而是留在上海过节。恰好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同学打电话找到他,问他有没有兴趣参加一档自己正在制作的相亲类节目。“正好那时候刚刚跟女友分手,又赶上过年,心里空虚,于是就去上了节目,”强尼笑着说,“说实话,那时候站在台上被女嘉宾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还真有些尴尬。尤其是,当其中一位女嘉宾听说我的年收入只有7万元时,直接扔出一句‘不够我一年买包的钱’,那叫一个难堪。

  那时候马诺的名字还没那么热,所以大家也没特意去说这个女孩子‘拜金’、‘物质’之类的。”

  不过,让强尼意想不到的是,节目结束后在后台又遇到了那位女孩,俩人聊起来后,强尼发现这其实是个“非常真实的女生”。“说她真实,并不是因为她在台上敢说这些‘出格’的话,而是她很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比起那些山盟海誓,向男生表白说:就算你以后没钱了,我还是会和你在一起的人。这种‘早来的真实’,反而让我觉得踏实。”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这样辩护:“我们中国人已经麻木到了连真假是非都很混沌的状态,听了一些习惯性的假话,听的是那么的顺耳。我可以说,全世界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全民性地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求和贪婪超过今天的中国人,但是我们在任何的场合下都还挺正经的,所以当女孩子在台上说她想要宝马想要房子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受不了。”

  可问题是,即便拜金成了一种真实表达,这也绝不等于说拜金就不再是庸俗的价值观,更不代表电视节目的低俗就由此获得了合理性。女拜金、男拜性。不管他们态度上显得多么张狂,但那些言辞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缺乏人的尊严的虚弱,是当今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折射。

  钱在中国的意义

  如果留心一下中国和美国在报纸上的征婚启事,你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人要求的条件大多是关于兴趣爱好、对于事物的看法等方面,往往是要求对方要和自己志趣相投、有幽默感,热爱运动等等。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人拜金是因为贫穷,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富惯了所以不那么爱钱了。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因为即使在富裕的美国,普通人也必须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一般老百姓并没有多少余钱,奔驰、宝马对于他们同样是奢侈品。而且,我们看到《非诚勿扰》里那些拜金的女嘉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在中国,许多年收入超过20万元,和美国普通工薪阶层持平的人,依然相当拜金。

  真正的奥妙可能在于金钱对于国人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涉及基本的权利与尊严。在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即使是穷人,其基本权利和做人尊严,在法律面前的地位,与富人并没有多少差别。不管他多穷,住的房子有多破,法律依然保护他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保护他的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富人不能为所欲为,穷人也不是一无所有。富人有金钱不能逾越的边界,穷人有自己的尊严和快乐。

  拜金女的可怜

  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经常表现得很张狂,要跑车、要豪宅、要鸽子蛋大的钻戒,不然就让男人滚一边去。这种表面的张狂和伪女权背后,实际是一种自贱和虚弱,是标准的色厉内荏。

  中国人拜金,源自于弱者害怕权利受侵害的不安全感。而相亲中拜金女更多,源自于她们比男性更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更依附金钱的保护。

  在近年的各种相亲中,最被追捧的男性莫过于“富二代”。这也是近年来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折射。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更重要的是,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由于一部分精英全方位掌握了社会资源,并运用体制的壁垒来排除竞争者的进入,使得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固定化。因为赢者通吃,阶层之间的流动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上升的渠道也越来越狭窄。

  对于那些出生于普通人家的女性而言,她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她们还有一次机会向上一阶层流动,那就是通过婚姻。

  显然,不少国人越来越缺少这种对未来的自信,拜金女更是一种代表,公众在痛斥她们拜金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造成马诺们这种思潮的社会环境?

  拜性男的浅薄

  在中国的传统文献里,要找女性对男性的爱慕和思念的文字有不少。而要找一个男性对女性的真情实感的描述,则极其困难。对这种情感,诸子百家那里,几乎一句都没有。描述男性爱情的,则是“宠”、“嬖”、“惑”之类的词语。项羽与虞姬貌似很动人,但在《史记》中,对她和项羽的关系,用3个字来概括:“常幸从。”汉武帝爱李夫人,叫做“有宠”;韩寿偷香,出于“心动”。这里,你找不到平等人格的爱情,女性的地位和宠物似乎更接近。

  中国男人大多不喜欢女强人,甚至不喜欢和妻子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他们更喜欢自己是家庭的主宰者,以女性保护者的姿态生活。这或许也源自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格不独立和自卑。这些人往往希望在家庭生活里,找到主宰和尊严的感觉。

  而在一个个人尊严普遍得到确立的社会,男人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彰显存在的意义。他们更需要的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独立尊严的个体之间的平等交流。

  我们常听到很多中国女人说,她们喜欢和外国男人在一起,因为“感觉好”,因为他们给中国女人平等和尊重。中国男人常讲,如果你想追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首先要打掉她的骄傲。这样的比较,中国女人怎能不“弃暗投明”?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视为成功婚姻的最重要因素中,性只占2%,“尊重”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社会的男性择偶,过于重视外表和性,其实是一种生活要求低下的表现,因为他们还在拼命地寻求最基本的需求。

  女拜金、男拜性,其实都是一种无力的嘶喊。张狂的背后,其实虚弱得很。(刘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