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媒炒作俄游客在黑河遭强买强卖 不买东西被打断手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8:15  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汤恩浩8月6日报道,中国黑龙江省的边界口岸黑河市,与俄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由于地理上的天然接近和近来经济上飞速发展,黑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阿穆尔州以及相邻地区的俄罗斯居民前来度假和购物。而俄媒体不时会出现俄游客在黑河遭遇不快、甚至因拒绝购物而遭摊主辱骂和殴打的报道。但黑河市政府相关官员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表示,可能存在部分商贩强迫游客购物的行为,但市政府为外国游客创造良好环境的努力赢得了普遍好评。他同时强调,不排除有人夸大事实、恶意炒作的可能。

  俄《阿穆尔真理报》最近接连对黑河发难,在7月31日和8月4日发表题为“中国第一击”和“中国第二击”的文章,“披露”一些俄罗斯游客在黑河遭商贩欺负的“细节”。报道称,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妇女叶莲娜•伊万诺娃被一名商贩用拳击中嘴部,只因她建议母亲别买他出售的衣服。在母女俩报警后,打人者向她们赔偿了1000元人民币。而根据当地法律,他还应被拘留15天。但因为母女俩不想浪费时间完成相关文件,他得以逃过这一惩罚。

  另一桩事件中,布拉戈维申斯克妇女斯维特兰娜•科尔涅耶娃被打断两根手指。她回忆说:“我和几个女伴在黑河逛商场,在一家服装店里试衣服,因为没有合适的,最后什么都没买。起初我们还和女摊主有说有笑,可当我俯身准备拿起东西离开时,突然觉得手臂一阵剧痛,原来是被女摊主用挂衣服的棍子抽了一下。她随后一边用棍子打我,一边嘴里还骂个一停……我和女伴们和她理论,她还反过来说是我打她……”斯维特兰娜没有报案,回家后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断了两根手指头。“现在我不得不打一个月的石膏,”斯维特兰娜说。

  事实上,俄罗斯媒体此前也有过类似报道。《共青团真理报》5月20日文章称,在黑河等中国边境地区,俄罗斯公民遭中国人欺负的事例非常多,并且也举了两个例子:一名俄罗斯女游客在黑河一家商场与中国女摊贩发生冲突,原因是后者要强行把一个破玩具卖给她。还有一名妇女看皮大衣时被摊主硬拽进店,试图强行向她推销货品。她拒绝后,就被推出商场,还有人用俄语骂她。1

  上一页12

  报道称,俄边境地区的地方政府对类似事件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在有人投诉时才会参与解决。但俄外交部驻布拉戈维申科代表处与黑河市政府交涉,呼吁对这种侵犯俄罗斯公民权利的事件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据悉,黑河方面对此做出回应,当地的大型商贸中心,出现了禁止商贩向游客强卖货物的告示。但代表处官员谢尔盖•兰金也承认,不可能完全杜绝这类事件,因为“人是形形色色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

  就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环球网记者致电黑河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一位官员表示,自己并未听说过这样的事,但不排除有少数这种情况存在。他说,到黑河的外国人非常多,每年平均都在100多万人次以上,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人多了,什么事也就都有了,这是很正常的。但他同时强调,强买强卖、甚至还动手伤人的情况“极少”。

  他说:“黑河市政府对治安非常重视,并且实施了‘警灯闪烁工程’,大大增强了街头警力。这些措施让外国游客感到很安全。”此外,市政府有关部门还努力提高服务水准,110和消协都是双语服务。这位官员强调,黑河市的环境非常好,让很多俄罗斯游客到来后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个别游客甚至比在本国感觉还好、还“牛”。而俄方也承认,部分俄罗斯人表现不好。针对俄部分媒体报道俄游客在黑河遭遇打骂的报道,这位官员表示,不排除有人出于某种原因夸大其辞,恶意炒作。

  《阿穆尔真理报》曾提到俄妇女安娜•别列日科的在黑河打车“被宰”的遭遇,她为此已经5年没去黑河,并且表示“永远都不会再去”。对此,黑河市政府那位官员表示:“他们离不开黑河。很多俄罗斯人甚至把黑河当成了第二故乡,他们到这里度周末、买东西,有些人甚至还在这里买了房。当年发生非典时,俄方曾决定关闭海关,结果没过多义当地居民就上街抗议,阿穆尔州领导人不得不到黑河考查,并且很快就恢复了海关工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