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仁寿一中:在示范之路上疾行

  

仁寿一中:在示范之路上疾行
校园全景
仁寿一中:在示范之路上疾行
黄汲清雕像

  鲸波万仞立潮头,百业兴盛教为先。近年来,仁寿教育一直保持强势发展势头,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打造出仁寿一中、仁寿二职中等知名教育品牌。自2007年起,仁寿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以来,全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导团在2010年4月对仁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后,认为政府履职到位,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发展事业措施得力,各类教育总体协调;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仁寿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程度较高。而作为仁寿教育领跑者的仁寿一中,更是以其厚重的育人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做出了示范。

  育人理念:

  精深前沿

  仁里寿乡仁寿,以其厚重历史、浓郁文化,孕育出了仁寿基础教育的明珠——仁寿一中,她镶嵌在天府之国广袤的大地上,璀璨夺目。仁寿一中始源于1764年的鳌峰书院,至今已有246年的历史。

  中国的教育传统深信教育可以改造一个人,能够使人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开化,因而仁寿一中将中国教育传统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思想建设和校风营造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仁寿一中秉承“向学好善,思进有为”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校训。这一鲜明的办学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史中,一直得以传承,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向学好善,思进有为”既概括了人的正确发展历程,又概括了学校对受教育者的培养教育的全部内涵。正是这一具有鲜明特点的办学理念激励了仁寿一中代代学子勤奋学习,修身养性,立志报国。

  仁寿一中的这一办学理念深刻地诠释了儒学的精华。这一理念教会学生做一个好学之人、向善之人,有好的人品、有报恩之心。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这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民族兴旺的希望。在践行办学理念的过程中,积淀形

  成了“勤、诚、勇、朴”的校风,“自育育人”的教风和“自治治事”的学风。教风、学风、校风蔚然成风,教人、育人、做人做个好人。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给每个学生搭建了身心、智力、情感、品德全面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自我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充分显示了仁寿一中办学思想的前瞻性。

  校园建设:

  标准化现代化人文化

  仁寿一中占地217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3.3%,是全国绿色学校,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学校设备设施完善,每间教室有大彩电,每间办公室配有空调和电脑,有容纳上千人的演播大厅,有容纳五百人的学术大厅,学校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各种报刊杂志400多种。新建有一流的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和人造草坪足球场,新建了室内体育馆。校园网络纵横,每间教室都装备了电视机,让学生们身在方寸间,可知天下事。华丽别致的艺术楼是学生发展艺术特长的圣地。6幢配有专职宿舍管理员的学生公寓,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让住校学生感受家庭

  般的温馨。食堂宽敞明亮,可容纳2000余名师生同时就餐,饭菜可口卫生,价廉物美。

  学校管理:推进层级管理模式崇尚合作

  仁寿一中的可持续发展,除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方向以外,更重要的是强化内部管理,推进层级管理模式,即在校长办公会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分工落实,各司其职,又竭力倡导协助合作精神,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重大问题。学校形成了校长办公会主持全面工作,中层干部每人负责一个年级,指导调度各年级的日常工作。形成了教研组长牵头,备课组长带动科任教师研究教学的工作传统和风气。

  (一)提升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

  打造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提高班子综合素质和决策执行能力,为教职工树立典范,做到“四坚持”:坚持周六上午的行政例会制度。组织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安排相关工作;坚持行政干部兼课制度。要求干部深入课堂,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校本教育教学经验,目前中层以上干部兼课的达17人;坚持年级管理蹲班制度。通盘考虑学生在初中、高中三年的发展规划,在三年精细管理的统筹上狠下功夫;坚持民主考核干部制度。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创新型、务实型”的领导团队。

  (二)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

  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质量的关键。为此,仁寿一中做到了四个坚持,努力践行“自育育人”的教风: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坚持每学期利用假期集中时间进行师德师风师能的专项培训;坚持“老带新”工程,每学年坚持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坚持各学科组说课评课和常规听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凝聚团队精神。目前,学校拥有特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12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46人,高、中级教师216人。

  教育科研:

  助推学校学生发展

  学校在1984年就成立了教科室,是全国极早成立教科室的中学,二十多年来,学校大兴教研之风,勇于改革,由此形成了教育科研的“四部曲”。

  第一部曲:提出“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1979年—1983年,针对“四多一少”的现象,提出“三为主”的教学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学校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中以自学为主;在指导和培养学生自学中以教材为主;在钻研和学习教材中以“双基”为主。要求教师以“指导学生自学、扎牢双基”为核心,集中精力,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五年的探索,经验文章《狠抓双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980年5月)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该文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唯一一篇被收入当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的论文集中的文章。

  第二部曲:提出“一结合四同时”改革课堂教学

  1984年—1993年,针对“五个忽视”现象,提出了“一结合四同时”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

  这个时期进行的《改革阅读教学,提高读写能力》的语文教改课题实验,扩大到乐山全市17个县2万多名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该课题获省教委首届普教科研二等奖。

  第三部曲:构建广阔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994年—2003年,提出了“构建广阔的学习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

  这一阶段,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

  程、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四维一体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必修课重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修课在于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基础+特长+实践+创造”,构成了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完成研究课题398项,有40余项被评为校优秀研究课程。《仁寿奎星阁的研究》获四川省首届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优秀成果奖。

  第四部曲:追求精品管理,创办国内一流名校

  从2004年到现在,针对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课改强力推进的实际,提出“打造优质教育,追求精品管理,创办国内一流名校”的目标。

  这一阶段,学校成功创建为首批四川省校本教研基地校。仅2009年,学校就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奖,《学校教科室性质、职能及运行机制研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全国60周年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加强科普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块研究》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研究型教师成长之路》荣获“眉山市第三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近20年来,仁寿一中教育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多达40余项。在眉山市基础教育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

  办学效益:

  让社会满意

  仁寿一中忠诚地践行着“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光荣使命,始终以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设者。

  “人出岷沱中心处应多人杰,地跨龙雁两江流堪称地灵”,这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享誉世界的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为母校的题词。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3万余名莘莘学子从这里踏入高等学府殿堂,其中有近1万名佼佼者进入重点大学,仅考入北大、清华、中科大等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就达1000余名。在他们中间,先后涌现出10余名世界级或国家级科学家,20余名省、部级高级干部。仁寿一中毕业的学子,分布在世界各地。更多

  的优秀儿女活跃在大江南北的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特别是近几年,成绩更令人瞩目:2005年本科上线1138人,重点本科405人,有5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06年本科上线1108人,重点本科353人,汪兵、陈小强2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07年本科上线1185人,重点本科366人,李佳丽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08年,本科上线1316人,重点本科上线342人;眉山市文科前5名,该校有4人且囊括前4名;全市理科前5名,该校占3人,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有2名同学录入北京大学。2009年本科上线人数1382人,重点本科上线312人,连续九年突破300人大关,刘梁同学考入北京大学。2010年本科上线人数1180人,重点本科上线310人,连续十年突破300人大关,廖曼琦,高燎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仁寿一中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常抓不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0年以来,学生参加县、市、省体育竞赛,获金牌190余枚,银牌380余枚。近年来,学校先后有300余名学生被各类艺术院校录取。学生参加绘画比赛,1人获国际三等奖,12人获全国一等奖,84人获全国二等奖;声乐艺术获四川省第三届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学生参加北大、清华艺术冬令营获一等奖30余人次,先后有刘洛克、李俊成两名音乐特长生被北京大学录取。

  一中的发展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智慧。

  仁寿一中还荣获诸多殊荣:“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中国百强中学”;“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文明先进单位”;“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德育先进集体”……

  一路艰辛一路歌,追梦不悔报桑梓。仁寿一中人坚信,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有全县百万人民的厚爱,仁寿一中将秉承优良传统,进一步更新观念,抓住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国示”之路上乘风破浪,向着更高的教育高地挺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