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综述:美《新闻周刊》易主,能否一改纸媒颓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0:5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6日电(蒲波)1美元买下一本77年历史的新闻杂志,简直不可想象。2日,华盛顿邮报公司对外宣布,将旗下的《新闻周刊》出售给美国音响大亨悉尼•哈曼,只象征性收取1美元。这一消息,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加重了人们对纸媒未来的担忧。

  对于1961年接手《新闻周刊》的华盛顿邮报公司来说,这一次的割舍好似在寻找“生命中的知音”。自今年5月起,华盛顿邮报公司就开始在为连年亏损的《新闻周刊》寻找新的买家。

  竞标者众多,来自世界各地。对冲基金经理马克•拉斯瑞(Marc Lasry)、纽约《每日新闻》的前任发行人傅雷德•德拉斯纳(Fred Drasner)、私人股权资本公司OpenGate以及中国的博瑞传播与南方报业集团等都在竞标者行列。

  在首轮淘汰之后,有分析人士批评《新闻周刊》在收购者的选择上过于注重“国籍”和“党派”,不利于《新闻周刊》的未来发展。中国竞标者被拒,曾一度引起中国评论界的热烈讨论:收购《新闻周刊》仅有钱是不够的,

  “在寻找《新闻周刊》买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希望找到一家和我们一样注重新闻品质的买家。”《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雷厄姆说。守着这样的目标,《新闻周刊》最后寻找到了哈曼。

  91岁的哈曼,是《新闻周刊》“老粉丝”。他1953年创建哈曼国际工业集团,2008年退休,任集团名誉主席,被誉为美国的“音响大亨”。值得注意的是,买下《新闻周刊》的是哈曼家族,而非以制造音响和车载音频设备著称的哈曼国际工业集团。

  现阶段负债大约7000万美元的《新闻周刊》在哈曼的手中,能否一改纸媒的颓势,能否在美国下滑的报刊业中逆势上扬呢?美国媒体人士并不看好“哈曼的并购”。不过,在哈曼看来,他买下《新闻周刊》“不为赚钱,而是为快乐”。

  哈曼希望看到《新闻周刊》逐渐振作,能用自产燃料维持运行。“严格意义上,不赔不赚就是成就,尤其是在新闻业。” “不赔不赚”是哈曼接手《新闻周刊》后2013年想要达到的目标。

  当“1美元”和“77年老将”《新闻周刊》在舆论中紧密联系时,同样竞标购买《新闻周刊》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前任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德拉斯内尔说:“我认为,他(哈曼)付足了全价。”

  确实,账面上的1美元,实则包含了交易双方的决心和承诺,共同的诉求是让这份承载美国历史的新闻期刊能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存活。

  “哈曼或许是在迎接杂志史上最大的一次挑战。”The Daily Beast网站于8月4日发文称。该网站公布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给竞标者提供的一份66页的交易备忘录。

  备忘录显示,《新闻周刊》的经营亏损(不包括某些养老金和提前退休补偿)从2007年的300万美元扩大至2008年的3200万美元,再到2009年底的3950万美元。2010年,预计亏损将增加2000万美元。

  1美元,是如此沉甸甸,承载的不仅是巨额债务,还有大约350人的员工以及杂志员工的养老保险和特定的一些员工债务,还有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之一《新闻周刊》的未来。

  作为传媒业发达的美国,平面媒体广告收入下降、读者分流似乎已成趋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报纸或转向网络版,不再发行,杂志也接二连三面对出售的命运。各方人士不免担忧,《新闻周刊》的这次易主,究竟是短暂的维持,还是能重新焕发生机?

  有批评指出,《新闻周刊》的这两年亏损和“改变报道路线”有关,从“重事实”转向“重观点”,在打造新闻个性的同时,在争取精英读者和高端广告资源的同时,越来越偏离大众,最后改革没有突破纸媒的瓶颈,反而更加脆弱。

  如果只是内在原因所致,哈曼手中的《新闻周刊》或许更容易另辟蹊径,在新闻市场中为《新闻周刊》找个更为合适的定位。但是,纸媒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新媒体步步逼近。目前,哈曼运作《新闻周刊》的策略还不明朗,但显然,从某种意义上看,《新闻周刊》的复苏路径或许就是其他纸媒的前景。

  对于《新闻周刊》的1美元出售,中国的周刊掌舵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新周刊》执行主编封新城认为,1美元出售,恰恰说明了《新闻周刊》这本周刊杂志的不可出售,这本杂志蕴含的价值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新民周刊》总编丁曦林说,《新闻周刊》的售卖可以预示着纸制媒体在经历了一比较长时期的向上发展之后的一个转折,也是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传统媒体不应该盲目乐观于现状,还是要必要考虑未来适合的发展模式,开拓新旧媒介的有效交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