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月底美结束伊拉克战事 难以承受对伊朗开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1:14  环球时报

  在长达7年的血腥战斗后,上万驻伊美军即将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也标志着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动的“自由伊拉克行动”行动将正式结束。美国总统奥巴马2日发表讲话说,美军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按计划”于8月31日结束,美国今后在伊拉克的任务重心将转向民事领域。然而美军撤离之后,伊拉克国内能否实现持久的安全与稳定,依然充满变数。

  数十年来最大的后勤行动

  奥巴马8月2日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发表演说,强调驻伊美军将依照时间表在8月底之前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美国眼下在伊拉克部署6.5万名士兵,其中1.5万人属于作战部队。奥巴马说,从去年1月上任到今年8月底,他撤出伊拉克的美国部队将超过9.4万人,上百座基地已关闭或者移交给伊拉克,眼下“正在撤走数以百万计的装备”。他形容这将是“数十年来我们见过规模最大的后勤行动”。但驻伊美军仍将保留5万人的部队,帮助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执行反恐任务并保护美国的民事行动。根据此前同伊拉克政府达成的协议,美国将在2011年底之前撤出所有美军部队。奥巴马强调,今后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重点将从由军人主导的军事行动转变为由外交官主导的民事行动。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在竞选总统时,奥巴马利用国内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不满情绪,承诺将在当选后“负责任地终结”伊拉克战争,这为他胜选起到重要的加分效果。当前美国11月的中期选举日渐临近,而奥巴马政府的支持率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处理不当等因素持续低迷,奥巴马需要借助兑现从伊拉克撤军的承诺来获得选票。此外,美国内对阿富汗战争的支持也在持续走低,上周,在众议院就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拨款的投票中,竟然有102名民主党众议员投票反对,奥巴马宣布从伊拉克按时撤军旨在展现其信守承诺,未来也将依照时间表从阿富汗撤军,以争取国会对阿富汗战争的支持。

  驻伊美军:在增与撤之间徘徊

  尽管奥巴马在演讲中说,伊拉克暴力事件数量“持续接近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伊拉克政府最新的数据显示,7月因袭击和暴力事件致死535人,包括396名平民、89名警察和50名士兵。这一数字为2008年5月以来最高值。

  2003年3月20日,美国和英国以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构成威胁为由,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组织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2003年4月9日,巴格达被联军占领。同年5月1日,时任美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伊拉克战争大规模战斗阶段结束。

  然而,萨达姆政权的终结并未给伊拉克带来真正的自由和民主,战后混乱的局势迅速令美军陷入类似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伊拉克混乱的局势,美军士兵在战场上不断的伤亡,令这场不受欢迎的战争在美国内掀起反战浪潮。为稳定伊拉克局势,布什2007年决定增兵伊拉克,以强势弹压伊境内形形色色的武装分子。这一决定取得良好效果,时任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也因此被提拔为中央司令部司令。

  然而伊拉克安全形势的暂时好转并不能改变美国国内的不满。奥巴马打着结束伊拉克战争的旗号上台后,驻伊美军的撤离行动就快速展开。但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的同时,外界对伊未来安全局势走向的评估并不乐观。许多分析认为,伊拉克安全部队独立承担安全责任的能力有限,近期伊拉克安全形势再次反弹就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伊拉克各主要政党分歧严重,教派矛盾深重,在举行议会选举5个月后还未就建立新政府达成协议,这种政府管理的真空状态为武装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美军撤出作战部队后,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的走向还需进一步观察。

  难以承受对伊朗开战

  不过在逐步撤离伊拉克这个战争泥潭的同时,美国似乎又在为插手中东另一个热点地区作准备。美参联会主席马伦上将1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专访时宣称,美军已制订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相关方案,这是美国官方首次明确表示有攻击伊朗的计划。伊朗3日则回应说,马伦的言论是“鲁莽的”,意在掩盖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失败。评论认为,马伦此番公开表态可能表明美政府高层在对伊朗动武问题上的立场出现细微变化。外界也有猜测,美国不顾伊拉克可能的安全局势恶化,强调要按时撤出驻伊美军,是否在为军事打击伊朗调兵遣将?

  分析家认为,美军在近期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还不大。从外交上讲,美国与相关国家的外交施压活动还在继续,说明美国对通过制裁和孤立手段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还心存希望。在军事战略上来看,尽管从伊拉克撤军,但美军依然面临阿富汗战事这个“烫手山芋”。多年战争已令美国内产生强烈的厌战情绪,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防务预算的压力,此时再发动军事行动,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成本,奥巴马政府都无法承担。▲(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温 宪本报特约记者章名岂)

  (《环球时报》2010年08月04日 08版)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