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购房“阴阳合同”根治其实不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4:00  国际在线

  只要加重造假者的成本和造假后果,使“阴阳合同”得不偿失,绝大部分“阴阳合同”可杜绝。

  日前,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将严查“阴阳合同”,一旦发现房屋销售虚报价格的,最高将处以20万元的罚款。

  实事求是而论,房价统计之混乱,早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导致房价统计混乱的原因也很多,但将房价统计数据“打架”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阴阳合同”,却未必合适。

  “阴阳合同”不是新生事物,其在二手房交易中,已经成了公认的潜规则,据了解,以“阴阳合同”成交的二手房比例,保守估计不低于50%。

  统计机构在基础数据的采集和选择上,应该考虑房地产统计数据可能造假的种种现实,并藉此分析数据,而不是中介报什么数据,就用什么数据。退一步,新房价格的统计也经常打架,这恐怕不是“阴阳合同”造成的。

  比如,2006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指出1月至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同质楼盘销售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8.4%和7.3%。而3月22日,北京市建委和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北京市2006年1月至2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却指出全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价同比上涨17.3%。7.3%和17.3%这两个相差甚远的数据同时出现,这恐怕不是“阴阳合同”造成的。

  因此,在房价统计数据的“打架”问题上,笔者还是同意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分析:在中国房价的统计问题上,数据的采集不科学,主要依靠房地产企业填报,而且,对所有城市、所有地方的数据报上来以后,只是简单的平均,缺乏统计技术的应用和处理。

  但是,也应该承认,“阴阳合同”的确也是造成房价统计失真的重要因素。中介出于不同的目的,要么做高价格,以申请更多按揭贷款,要么做低价格,以便少交税。因此,“阴阳合同”的危害不仅在于导致数据失真,还在于骗贷和逃税等各种违法的后果。

  如何查处阴阳合同?此前,北京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买卖双方从网签到纳税都是正规合同,价格一致;且房屋销售本身,就存在价格差异,所以很难查处。

  其实,“阴阳合同”的查处并没有这么难,只要加重造假者的成本和造假后果,使“阴阳合同”得不偿失,绝大部分“阴阳合同”可杜绝。

  比如,第一,加大造假的成本,对造假者处于最高处罚20万元的罚款,同时将其计入征信体系,对造假者禁止提供房贷。其二,对所有“阴阳合同”引发的纠纷,一律宣布合同无效,并处罚双方。其三,对承办的中介一旦发现“阴阳合同”,在处以重罚的同时,可暂停或褫夺其交易资格,严重者可终身禁入。

  只要严刑峻法,“阴阳合同”何愁不灭?(马光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