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州最长寿百岁教师辞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5:3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 郑州最长寿的百岁教师王笔耕辞世;从事教育事业六十年,弟子数千人。临终前说:“我走后,你们不要哭”。生于1909年,19岁开始教师生涯,74岁离开教师岗位,先后任教数所学校,教过的学生数千人,他家里有9名老师,其中有4名美术老师……

  这一串数字交织出了一位百岁老人跨越一个世纪的多彩人生,他就是郑州市39中的离休老师王笔耕。

  2010年8月3日14时15分,郑州市最长寿老师王笔耕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路,平静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我们找到王老师的家人,在其生活工作过的39中,聆听这位百岁教师的故事。

  

  王老师祖籍荥阳,“在荥阳县志上,俺爸被誉为第一才子。”老人的大女儿说。

  老人19岁即任教,在当年的荥阳南关小学当老师。新中国成立后来到郑州,先后在郑州师范学校、郑州幼儿师范学校等任教,1962年到郑州市39中任教,主要教美术。

  直到1983年离休,老人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近60年岁月,弟子数千人。

  “俺爸以前说过,他的学生我们都得叫姨,叫叔。”老人的大女儿说。

  每年生日,老人都会收到学生的祝福。其中,有位名叫韩春沅的学生经常与老师书信往来,“她是朱德的老师韩五峰的女儿”。

  

  王老师爱好广泛,不仅在国画上有一定造诣,还喜欢书法、戏曲,与常香玉是多年朋友。

  老人离休后,仍有不少人慕名前来讨教书画技法,老人也都一一耐心教授。

  2010年年初,39中教职工专门为王老师祝贺百岁寿诞,老人的家人、朋友与学生欢聚一堂。老人高兴地说:“只要和学生在一起就觉得自己年轻了。”

  

  86岁能登上黄山,100岁时还眼不花耳不聋,不戴老花镜就能读报纸。很多人纷纷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但他常常乐呵呵地说:“也没什么,就是少吃荤多吃素,多散步少动怒。”

  大女儿说,“别看他年纪大了,还经常自己做饭吃”。

  在儿女们看来,老人之所以能活百岁,还要得益于他豁达乐观的心态。老年人都怕孤独,但老人却常叮嘱儿女:“我很好,不用来看我,我有空会去看你们的。”

  王老师每天早上喝半斤奶,吃一个荷包蛋。早饭后到商城遗址散步,常给在那里锻炼的人们讲中国历史。“他很有研究,人们也都喜欢听,有时候专门等着他去讲。”老人的儿子说。

  

  老人有三儿三女,一家五世同堂,最小的儿子也已59岁。“小时候,俺爸经常教育我们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老人的小儿子说,父亲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严格。

  “他常觉得占别人便宜会良心不安,所以也教育我们吃亏是福。”儿女回忆老人经常乐于助人,“只要别人需要帮忙,他立马就骑着自行车赶过去了。”

  

  王老师有不同年龄层、遍布不同职业的广大学生,和他一直保持联系的也不在少数。

  蔡桂菊,今年77岁,是王老师在南关小学任教时的学生。“老师走了,我们很伤心。”电话里,蔡女士的声音有些哽咽。

  蔡桂菊上小学时,王笔耕是她的美术老师,“王老师能拉会唱,非常亲切,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脾气,对学生们都很好。”后来她考上郑州师范学校后,又在王老师门下学习。

  “我现在非常后悔,这段时间因为住院没有和王老师联系,没想到他竟这样走了。”蔡女士伤心地说。

  

  2010年8月3日下午,老人在昏迷了两天后,静悄悄地离开了深爱他的家人、学生及朋友。

  老人的女儿说,老人没什么大病,“就算昏迷时,身体器官也还良好”。按传统说法算是“喜丧”了,“俺爸去世前没受什么罪”。

  老人昏迷前已经清楚地交代过后事,“他把所有人都照顾到了,后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王笔耕老人清醒时只嘱咐过家人一句话:“我走后,你们不要哭。”(记者 董洪刚 孙亚文/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