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撤导弹”背后的中美博弈 对台售武现状难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5:46  国际在线

  

“撤导弹”背后的中美博弈对台售武现状难改变

  台海形势紧张时,有关“大陆导弹威胁”的刺耳声音经常在岛内浮现,“台独”分子藉此要求美国售台尖端武器。图为驻守金门的台军

   大陆军方的善意表态,拉近了两岸距离,同时也让美国和台当局深思

  本报记者/杨欢

  大陆同意讨论撤除东南沿海地区的导弹,这是过去几十年很多台湾人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如今,在一个偶然的因素刺激之下,大陆方面看似突然的善意流露,在岛内掀起舆论“地震”。

  7月30日,中国国防部新任发言人耿雁生在北京军区工兵团举行的记者会上,就台湾记者关心的“大陆撤除对台导弹”一事表示,“撤导弹和军事部署都可以在两岸军事互信的基础下讨论”。针对耿雁生的表态,岛内媒体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解读。一些媒体认为,大陆国防部“首度回应撤除对台导弹”一事,跟当前两岸关系趋向缓和密不可分,虽是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出,但却包含了面向台湾和美国的政治用意。

  从积极评价到“撤武清单”

  在7月30日的记者会上,有台湾记者问耿雁生:“台湾朝野政党对两岸和平谈判的共同看法是,希望大陆军方先撤出福建沿海的导弹部署,大陆是否有评估撤导弹的议题?”耿雁生回答说,为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方面的一些顾虑,两岸可以就军事问题适时进行接触和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至于两岸军事部署,耿雁生表示,可以在两岸探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时讨论。

  记者会后,台湾记者继续追问耿雁生,大陆撤导弹的困难在哪儿?耿雁生表示,困难不大,主要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撤导弹和军事部署都可以在军事互信的基础下讨论。

  耿雁生的言论让岛内沸腾起来,媒体和台当局第一时间作出积极评价。台湾《联合报》8月1日刊文说,大陆军方在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首次在公开场合释出这个信息,是一项善意的举动。台当局“总统府”发言人罗智强表示,两岸和平互动、善意交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全世界也都乐观其成。

  然而,对于喊了几十年撤导弹的台湾舆论界来说,可能并没有做好接应大陆善意的心理准备,一时的错愕让自己乱了方寸。8月2日,台湾《中国时报》头版推出轰动性报道,宣称两岸不仅要谈撤导弹,台湾还将向大陆提交一个大陆应撤除的武器清单。清单上罗列的项目从歼—10战机、“红旗”防空导弹到东海、南海舰队的部分驱逐舰。不过,台当局“国防部”马上否认了相关报道。国民党“立委”帅化民也表示,“撤武清单”纯属是在“编故事”。

  意在影响美对台军售?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彭维学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作出这样的表态,并不是突然之举,和当前台海局势是一脉相承的。

  彭维学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不断向前推进,6月份 ECFA的签署,更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但同时应该看到,两岸的敌对状态仍然没有结束,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还在干扰着两岸和平进程,岛内“台独”势力炒作大陆军事威胁的声音也不时浮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耿雁生正面回应“撤导弹”问题,并把它放在军事互信机制的框架下讨论,是一种争取台湾民心、“以经入政”的策略。

  “从签署ECFA到现在同意讨论撤导弹,大陆方面不断释出让利的信号。这体现出我们在对台政策上更加务实、自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努力开拓创新。”彭维学说。

  也有分析认为,大陆军方的表态不仅是针对台湾同胞,也有指向美国的意味。台湾《中国时报》分析说,北京此举意在争取国际好感,影响美国对台军售,因为美国向来是把大陆部署导弹作为向台出售尖端武器的主要原因。《中国时报》指出,大陆方面宣布愿意讨论撤除导弹,可能会让国际社会认为,两岸已经实际进入政治谈判阶段,国际舆论,尤其是美国,会认为台海和平已经开始,出售武器只会破坏和平谈判的气氛。

  彭维学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撤导弹”一说是中国削弱美国对台军售正当性的举措。美国一向把对台军售作为维持两岸军力平衡的手段。“耿雁生在就‘撤导弹’问题作出表态后,紧接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谈到,中方对发展中美两军关系非常重视,希望美方慎重处理向台湾出售武器等敏感问题。等于是大陆方面含蓄地向美方表达了一个意思,我们不排斥调整两岸军事部署,但前提是美国要停止售台武器。”

  彭维学补充说,撤不撤导弹毕竟是中国内部的事情,基于国防的需要,中国不会轻易地用撤导弹来换取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中方目前更多的是一种姿态展示,意在影响美国国内的舆论氛围,因为美国政界的一些“亲中派”倾向于在中国调整对台军事部署的前提下停止售台武器。

  被视为“亲中派”的美国资深参议员范因斯坦,日前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就曾直言,对台军售是美中关系的“重大烦恼”。范因斯坦此前刚刚走访了大陆和台湾。她在听证会上说,中国方面曾向她表示,愿意调整针对台湾的军事部署。她就此质询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要中国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促使五角大楼重新考虑对台军售问题?然而她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盖茨仍然在为对台军售无理狡辩。

  反制“岛链封锁”的策略?

  一些台湾媒体把大陆军方的表态置于中国周边安全框架下考察,认为这是大陆方面反制美国“岛链制华”的一种战略。台湾《苹果日报》8月2日的社论说:“随着奥巴马与中国蜜月期的结束,两国分歧日益明显。中国急于要突破西太平洋岛链,而美国却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围堵。北京可能发现,在对付美国方面,跟台当局联手比跟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或印度合作更容易。如果台当局中立,大陆将更有机会突破美国的封锁。”

  有分析认为,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密切,台湾在美国“第一岛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正在减弱。一旦台湾失去了遏制“价值”,“第一岛链”就将成为一个有缺口的链条。如果大陆方面能够进一步化解岛内敌意,加速推动两岸和平进程,则台湾在中美战略天平中的重心将逐渐倾向大陆,这对中国破解美国“岛链封锁”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

  不管台湾目前是怎么想的,至少“撤导弹”的言论已经让台湾人开始思考自己的安全定位了。台湾《联合晚报》7月31日的社论说,大陆军方发言人的说法,除了摆在两岸框架下看,更应当放在黄海与南海的形势之下解读。这个更大的结构牵涉了台湾今后的抉择。

  社论指出,在原始的“遏华岛链”形成的弧圈上,原本为其核心的台湾已不再是美国可以恣意摆布的棋子。虽然美国仍坚持对台军售,但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的安全观正在脱离“岛链逻辑”。大气候已有更迭,处于旧日“岛链”中心的台湾要如何选择一套“与时俱进”的自保战略?大陆军方的发言,应可激发台湾对前景的积极布局与抉择选项。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彭维学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台湾应该丢掉对美国的幻想,美国不会为了台湾跟中国开战,美国向台湾出售的武器也都是清仓货,为的是赚取军火利益。只有在两岸现状下与大陆和解合作共处,融入大陆的安全架构,才是台湾永久和平、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家视点:美对台售武不会轻易放弃

  有关“大陆撤导弹,换取美国停止对台军售”的说法已经传了好几年。台湾媒体近日有报道说,大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此类消息透过美方渠道也时有耳闻。但有分析认为,大陆撤导弹一时很难改变美国售台武器的现状。

  凤凰卫视评论员郑浩认为,在东南沿海部署导弹,是中国国防的自主需要。只要台湾存在分裂势力,只要“台独”分子还在制造“一中一台”的阴谋,大陆的导弹就不会轻易撤走。撤导弹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进行。再者,大陆部署导弹,不只是瞄着台湾,还有震慑外部敌对势力的作用。所以说,撤不撤导弹,需要中国根据情况自己决定。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赵小卓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撤导弹不会从本质上改变美国对台售武的立场。美国售台武器是出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综合考虑。作为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台湾这颗棋子。另外,美国政界和军方的鹰派分子从来不认为大陆撤导弹和对台售武有直接联系,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大陆应该销毁全部对台武器,而不是简单的撤离。所以说,中美两国在对台售武问题上有着根本性的分歧,我们应该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刘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