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岸何时能签安全合作协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5:52  国际在线

  本报记者/杨欢

  大陆军方近日有关“撤导弹”的表态在岛内引发了有关两岸建立军事互信的讨论。台湾“总统府”、“陆委会”和“国防部”均表示,两岸若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应遵循“先经后政、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政策,配合两岸协商进程与议题,循序推动。

  有关专家认为,两岸距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尚有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双方可通过安全领域的实质性合作来推动互信的增长。

  两岸安全合作小步快走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彭维学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军事互信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目前,两岸在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及军事交流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动作。

  譬如,为保障两岸直航船舶、“小三通”航线及所有通行、作业船只、渔船的安全,大陆与台湾相关机构加大了海上搜救应急协作。2008年10月,两岸首次联合大规模海上搜救演习在厦金航线海域进行。今年下半年,此类演习还将在厦门海域举行。而在军事交流层面,两岸退役将军交流迈入实质性对话阶段,被媒体认为是两岸朝着建立军事互信迈出了一大步。

  在两岸安全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前不久对两岸能否确立类似ECFA的“安全合作框架协议”(SCFA)进行了评估。中央政策会提出,两岸或可建立以“非传统安全”(人道救援、海上应急救难、环境生态保护、反海盗与反恐为主)为内涵的SCFA,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军事互信的问题。

   美国必然会阻拦

  岛内舆论认为,两岸能否触及安全议题,将取决于ECFA的成效、检验于年底的五都选举和2012年“总统”大选。

  彭维学则认为,目前岛内的政治气候还不足以为两岸讨论军事互信创造条件。一方面,“台独”势力仍在伺机反弹;另一方面,一些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仍有疑虑。除此之外,两岸在安全合作的内涵、目标和方式上还有歧见,需要双方不断地讨论。

  彭维学同时指出,美国的干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美国嘴上会讲希望两岸多多对话,改善关系,但若真要谈及政治、军事等敏感议题,美国的紧张和焦虑马上就会涌现出来,必然会施加影响。

  岛内也有媒体评论说,马英九执政之后,第一时间曾考虑启动两岸军事对话,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却退缩了。所以,两岸军事互信议题,其实是被美国捏在手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