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外交官的中国文化速成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5:57  世界新闻报

  尤罗

  谈儒学,聊文化,话中欧关系……这个夏天,从6月26日至7月7日,37名欧洲外交官的中国之行时间不算长,但回忆和收获颇丰。

  这37名来自欧洲31个国家和机构的外交官是作为学员来中国参加欧洲外交官研讨班的。12天的研讨结束之后,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文化之旅、交流之旅、学习之旅,对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新认识,不虚此行。

  今年的欧洲外交官研讨班已是第5届。该研讨班由外交部欧洲司主办,是外交部首个针对发达地区的培训项目,自2005年起已成功举办4期。本期研讨班的主题为“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外交政策的影响”,为使学员充分了解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研讨班主题的认识,学员们除了在京活动外,还被安排赴孔子的故乡——山东,进行了参观考察。

  在山东期间,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山东社科院儒学所涂可国所长和曲阜师范大学张培成教授与学员畅谈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影响。三位专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思想的精华,也坦率地提到其弊端,以及孔子及儒家文化对中国、亚洲及西方的影响。专家们表示,孔子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不是一味指责对方,甚至以武力威胁或发动战争。专家们的讲话旁征博引、坦率生动,他们还与欧洲学员进行了积极互动,澄清了学员们头脑中的许多疑问。

  几场座谈后,学员们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认识。有些人刚到中国时对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离开前已能尝试在讲话中引经据典。

  6月29日,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在京就研讨班主题与学员座谈。秦教授从中国文化的“4C”特性,即整体性(contextuality)、关联性(correlativity)、互补性(complementarity)和变化性(changeability)入手,就中国对外政策中“势”、“关系”、“和谐”和“变”的理念逐一加以阐述。

  秦教授说,中国文化强调全局思维,认为要将单一事物放在整体中思考。中西方均认为事物有两个方面,西方黑格尔学说认为论点和反论点通过冲突和征服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互补。

  相聚总是短暂。7月7日晚,本期欧洲外交官研讨班结业式暨中欧外交官联谊会在钓鱼台芳菲苑隆重举行。外交部欧洲司司长李瑞宇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后,中欧外交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或许对于学员们来说,当他们带着不舍和12天的中国之行挥手说再见的时候,他们才更能理解在6月28日的开班仪式上,外交部傅莹副部长在回答学员提问时的一番真诚坦率的讲话。在谈到发展问题说,傅莹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发展就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欧洲国家很发达,已经到了山顶,而中国正在爬山,不能要求中国一下蹦到山巅。当然,他们也更能体会到傅莹所说的另外一句话,“中国的发展可能会让部分欧洲人不适应,因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有待深入,中国人早已开始阅读欧洲人所著介绍欧洲的书籍,但欧洲人了解中国还是通过欧洲人的著作”。

  其实,他们结束12天的中国之行的时候,就是开启他们增进中欧了解和互信之旅的时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