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战终结点来与不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5:58  国际在线

  本报特约撰稿人/于海洋

  7年时光,战殁4413人、战伤3.2万人、耗资超8000亿美元……当年美军入主巴格达时,美国的举国欢呼已成云烟,只留下了这一串串不忍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惨痛数字。

  8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特兰大宣判了伊拉克战争的结局:驻伊拉克美军将按计划于8月31日结束“战斗任务”。可战争毕竟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婢女,“被结束”的战争并不能意味着一切战斗的停止,而伊拉克的未来,奥巴马更是难以掌控。

  并非结束军事占领

  奥巴马的撤军决定虽然影响重大,却并非事出突然。

  逐步撤军是小布什时代就已确认的国策,驻伊美军在2007年10月以17万之众达到顶点,此后美军便有计划地撤离,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许下的2010年从伊拉克撤军的承诺不过是给出了更明确的日期。此次宣称“结束战斗”并非结束军事占领,只是表明美军不再承担作战任务。本月31日美军撤出1.5万人的作战部队后,还有约5万人的部队将承担包括反恐、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保护美国在伊利益等工作。这些军队随时可以亮出爪牙,在必要时负起战斗的职责。

  旧战略的垮台

  虽然撤军并不彻底,但是宣誓“战斗任务”已经结束无异于向世界表明,伊战已经结束,美伊同盟关系即将由战时状态转为正常的国家间关系,而美国对伊拉克政权和社会的控制力也会随之迅速下降。这样的调整虽属必然,但数万将士7年的血战换来了如今这样灰头土脸的撤离,奥巴马选择此时撤军的玄妙何在?

  要为11月4日起举行的美国中期大选造势吗?未必!奥巴马自执政以来,力度空前的改革确实让许多百姓心怀不满,结束这场让人厌倦的战争也确实有利于缓解社会不满情绪。但是美军撤离之后,教派冲突、民族矛盾加上基地组织或将卷土重来,伊拉克有可能再次陷入灾难。对于奥巴马来说,伊拉克失控的负面消息会让他在面对中期大选时更为被动。

  将撤军归于美国“中东大民主战略”的收缩的说辞也很勉强。伊战损耗巨大,又遭遇经济危机的重创,美国收缩全球战略是必然的。但伊战只是“9·11”后小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荷尔蒙过高引发的扩张冲动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中东民主化战略”。美国的中东战略原本简单实用,用静而不动的平衡木游戏让犹太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各安其位。

  但是自伊战之后,阿拉伯世界担心美国篡乱内政,伊朗趁势而动,以色列更是经常在美国无暇顾及之时四处出手。这样的乱象自冷战后前所未有,小布什执政后期所倡导的民主化战略已经扔到一边,此番撤军充其量是旧战略垮台后的绕梁余音而已。

  奥巴马的一厢情愿

  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战争并不是由着政治家摆布的提线木偶。“好战必危”就是为提醒政治家们不可轻启战事。从军事角度来衡量,奥巴马的撤军之举为的是收拢拳头打人:一方面要缓解国内反战情绪,一方面为向阿富汗增兵闪出空间,坎大哈战役山雨欲来。奥巴马希望用彻底打败“9·11”元凶的方式体面地结束反恐战争,给国内外一个交代,然后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堆积如山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不过,伊拉克撤军之举能否收到预期的政治效果,一要看阿富汗攻势的结局如何,二要看伊拉克局势能否避免失控。毕竟伊战7年,劳师远袭,糜费兵饷,不但让美国不堪重负,也砸烂了伊拉克旧有的社会结构,留给伊拉克一个烂摊子。美军撤军意图早前被透露后,上月伊拉克因暴力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马上创两年来新高。此外,伊拉克各方诸侯不但长时间选不出一个合法政府,私底下更是内讧不断。而只要伊拉克不得安宁,美国的道义和政治责任就推诿不掉。所谓伊战结束,只能是奥巴马一厢情愿的美好期望。

  (作者系吉林大学国际问题青年学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