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摊幼教背后是地摊式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01:40  京华时报

  校车闷死孩子的事故早已不是个案。出事的幼儿园大多没有资质,属黑幼儿园。我国幼教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导致了城市少数幼教的“贵族化”,以及农村和城市边缘人群幼教的“地摊化”。

  与正规公办幼儿园相比,多数不具备相关资质和实力的民办幼儿园确实堪比“地摊”——尽管因质量低劣而饱受诟病,却又比比皆是,甚至不乏追捧者,全因为其价格低廉。

  幼教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同样毋庸赘言的还有其不断攀升的收费,有些地方的收费标准甚至早已高过大学。幼教真正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应该是政府、幼儿园和家庭三方参与,然而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幼教收费只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利益博弈。当幼儿园理直气壮地追逐利益时,弱势的家长多半只能委曲求全,而未尽到成本分担义务的政府部门也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在此背景下,正规幼儿园俨然“精品屋”,不得其门而入者怎能不去简陋的“地摊”?

  “地摊”一词让不规范的幼儿园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夺命校车”之类的事件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缩影。即便如此,“地摊幼儿园”依然焕发着旺盛生命力,甚至在城市边缘群体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得不发人深省。实际上,流连于“地摊幼儿园”的除去情非得已者外,更多的还是主动追求者,否则就难以解释其何以大面积存在且屡禁不止。

  当我们因不时发生的各类事故而扼腕长叹之际,“地摊幼儿园”何尝不是城市边缘群体“地摊式生存”的一种折射——除了幼儿园外,那些以微薄收入在城市苦苦打拼者的衣食住行,有什么不是“地摊式”的?当他们在消费一种在他们看来依然是奢侈品的商品时,更关心的往往是自己的经济承受力,而不是商品本身的质量。基于此,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城市边缘群体总是喜欢光顾“地摊”,为什么会有农民工子女喟然长叹:“我上得起的学校,为啥都是非法的?”

  “地摊幼儿园”的潜在威胁触目惊心,比这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边缘群体的“地摊式”生存方式——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在增加福利供给的同时,提高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地摊式消费”或将是其难以改变的凄凉宿命,因此而陷入险境的岂止是幼儿教育?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8月5日文/赵志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