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总部经济成为成都发展新动力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中国总部经济理论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开忠,以及近20个国内外产业园区代表……昨日记者获悉,将于本月12日—13日在成都举办的“2010中国(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论坛”的参会专家及国内外产业园区代表已经确定。届时,参会的经济学家和国内外产业园区代表达400余人,将是成都近年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首脑经济”峰会。

  成都总部实力

  位列全国第八西部第一

  “全国第八、西部第一”,昨日,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透露了《2008—2009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八,在中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总部经济,成为成都发展新动力。”在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四个能级中,成都与南京、杭州、天津、青岛、武汉和宁波7个城市位居第二,第一能级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城市。“成都具备承办此次论坛的实力,许多创新模式值得其他城市参考借鉴。”赵弘说。

  “成都总部经济的比较优势并不在土地、房产等常规资源上,而在软环境。”赵弘表示,成都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总体规划,将成都1.2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设立市级、区县级产业功能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功能提升,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全面提升了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各主城区都形成了自身特色产业集群,如高新区整体集中建设包括IT、医药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企业研发总部集聚区;成华区打造总部经济城。其他几个区(市)县主要利用完善的城市功能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龙潭总部城模式

  将成为“论道”焦点

  “可以说,成华区利用‘东调’的空间‘逆工业化’打造龙潭总部经济城,是国内工业基地转型产业城的一个成功范例。”赵弘认为,成都市实施“东调”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探索总部经济发展路径和方式,推龙潭总部城“城市空间布局+总部经济形态”的发展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简单地说,‘龙潭模式’就是‘造城模式’。”赵弘说,从国内外城市发展历程来看,许多地方经历的多是“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商贸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路径,客观上,成都东郊走的是“逆工业化”道路,直接跳过中间的一些环节,将经济形态对接城市形态,打造“总部城”,通过完善的服务和环境吸引总部企业入驻,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因此全国许多城市都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了解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路线”和创新举措。

  据悉,2003年,为承接“东调”留下的优质产业、重塑产业支撑,成都市设立“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城市发展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都市工业区”成功转型。2007年,将产业定位调整为“总部经济+都市工业”发展模式,实现“都市工业区”向“总部基地”发展的第二次转型,并设立“成都总部经济试验区”,探寻总部经济发展路径。2009年,为实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第三次对区域定位进行升级调整,注入造城理念,让“产业形态‘对话’城市形态”,构建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两大核心产业集群核心。多名参会专家称,经过3年的建设,“总部联邦、产业芯城”发展格局初现,并将成为本次论坛专家和代表现场参考的“总部经济活读本”。

  永生 新宇 本报记者 尹婷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