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代》用遭割鼻女子做封面被指进行"情感敲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04:17  国际在线

  

《时代》用遭割鼻女子做封面被指进行"情感敲诈"

  《时代》周刊封面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2003年,重返喀布尔。我看到穿着传统蒙面服装的女性三三两两走在街头,后面尾随着她们穿着破烂的孩子,乞求着路人施舍零钱。那一刻,我很想知道,生命已将她们带往何处?她们会有怎样的梦想、希望与渴望?她们谈过恋爱吗?丈夫是怎样的人?在蔓延阿富汗二十年的战争岁月中,她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与许多在喀布尔的女性谈过,她们的故事真实且让人心碎。”阿富汗作家胡塞尼在《灿烂千阳》中写尽了阿富汗妇女的苦难,令人无限忧伤。而本周《时代》周刊登出了被割掉鼻子的阿富汗女子比比·艾莎的照片,那种真实的残破令人惊诧得喘不过气,她背后的残酷更加令人不忍碰触。

  最近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阿富汗18岁女子比比·艾莎,她优雅、沉静、拥有细致的皮肤和乌黑的长发,曾经的美丽依稀可辨。在她脸上,原本该是鼻子的地方只有一个触目惊心的窟窿———她被塔利班丈夫割去了鼻子和耳朵,留下残破的面容。这张震撼人心的封面照片引起了人们对阿富汗战争和阿富汗妇女命运的深刻思考。

  不堪虐待逃跑被丈夫割鼻割耳

  有陌生人注视时,比比·艾莎的手会下意识地捂住这个窟窿。每次照镜子时,她都会想起曾经的痛苦经历。

  现年18岁的艾莎曾经是个美丽的阿富汗女孩。由于她的叔叔杀了人,按照部落解决纠纷的风俗,艾莎在12岁时就和她的妹妹一起被送给了死者的家庭“偿还血债”。

  这个家庭的一家之长和他的10个儿子全是塔利班成员。当艾莎进入青春期后,她被安排与其中一个儿子结了婚。艾莎的丈夫大部分时间都在东躲西藏,而她和妹妹被安排住在畜栏里,像奴隶一样工作,像囚犯一样生活,经常遭受殴打。

  忍无可忍的艾莎从婆家逃了出去。艾莎说,如果不逃走,她也许早就死了。一直以来,艾莎都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除了这次出逃。

  但是,2009年艾莎的丈夫在坎大哈找到了她,并把她带回了位于奥鲁兹甘省的婆家,带到一名充当法官的塔利班指挥官面前。尽管通常人们认为逃离家庭并非犯罪,但是在阿富汗的许多地方,女性逃离家庭就会被视为犯罪。

  根据塔利班指挥官的裁决,艾莎丈夫的兄弟将她摁倒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她的丈夫亲手割下了她的鼻子和耳朵,然后将流血不止的艾莎丢在山坡上自生自灭。艾莎说,她现在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爬起来找人求助的了。

  奥鲁兹甘省的美国援助人员将艾莎带回了喀布尔,并安排她住进了一个慈善组织的庇护所。由于身心都遭受重创,艾莎起初甚至不能说话。在接受了心理专家的治疗后,她才逐渐恢复,并且开始学习手工制作。

  在慈善组织的帮助下,艾莎8月4日离开喀布尔前往美国,去接受面部重塑手术。

  《时代》封面被指“情感敲诈”

  在今年8月第一周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艾莎成为了封面人物。这张照片仿佛一枚重磅炸弹,比大部分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的战争照片都具有杀伤力。

  《时代》周刊网站上关于这一封面的留言超过500条。编辑部收到的读者电子邮件是其他热点新闻邮件的两倍。至于其他各类网站上对这一封面的讨论更是数不胜数。《时代》周刊执行总编理查德·斯滕格尔说:“这张照片是一扇窗户,它反映了当下现实、以及在这场影响和涉及每个人的战争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引起了大量的讨论,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斯滕格尔说,对于是否使用艾莎的照片作为封面,他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最终用编者按的形式解释了使用这张照片的理由,并向可能会产生反感的读者作了道歉。但是主要的讨论并没有集中在照片本身的视觉效果上,而是关于阿富汗的未来以及阿富汗妇女的命运。

  《纽约时报》指出,舆论对艾莎登上《时代》封面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阿富汗政策的“试金石”。

  对美国驻军阿富汗政策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时代》周刊的这一封面是在进行“情感敲诈”。照片旁边甚至配有“如果我们离开阿富汗,将会发生什么”的文字。

  艾莎的这张照片让人们想起了1985年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曾出现过的另一位绿眼睛阿富汗难民女孩。那个女孩成为了阿富汗战乱的象征,但是许多人认为,今天的艾莎只是被利用了,成为宣传美国政治意图的“海报人物”。

  阿富汗90%妇女遭受过家庭暴力

  不过,也有很多担心美国撤军后果的人认为这一封面是“良心的呼唤”。为艾莎提供庇护所的阿富汗裔美国慈善工作者马尼扎·纳德里表示,一旦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就可能会有更多女性遭遇艾莎的悲剧。她说:“人们需要看到艾莎的遭遇,了解放弃阿富汗将会付出什么代价。”

  自塔利班政权倒台以来,尽管阿富汗妇女仍然深受伊斯兰极端主义之苦,但是地位已经有所改善。成千上万女子学校重新开张,妇女在议会和援助项目中表现活跃。然而,距离真正的性别平等,阿富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合国估计,90%的阿富汗妇女都曾遭遇过某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目前在阿富汗全国只有寥寥可数的10家左右的妇女庇护所。为艾莎提供庇护的慈善机构“妇女为阿富汗妇女”组织工作人员艾瑟·海尼曼说:“艾莎只是成千上万遭到这种对待的阿富汗女孩和妇女中的一个例子,她们的遭遇有时候比这还惨。”

  “艾莎的故事”不是大团圆结局

  艾莎对于自己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所引发的争议一无所知。“我不知道那是否能帮助其他的女性,我只想重新拥有我的鼻子。”艾莎说。

  在艾莎进入喀布尔的妇女庇护所后,她的父亲来探望过她。父亲劝她回婆家去,但是她拒绝了。她仍然对婆家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艾莎说,她想给他们打个电话,告诉他们她要去美国了。不过,婆家所在的塔利班猖獗的地区并没有手机信号。

  在离开的那一天,艾莎身穿一套亮粉色的衣服,和庇护所里的其他女性一一拥抱。她说美国之行令她“激动和高兴”。到了机场,艾莎换上了黑色的罩袍,把面纱拉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

  为艾莎提供庇护所的阿富汗裔美国慈善工作者马尼扎·纳德里说,这并不能算是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艾莎10岁的妹妹仍然还在她的婆家,我们不知道她怎样了。”纳德里说,“他们现在可能把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到艾莎妹妹身上,或者要求艾莎的家庭再送一个女孩去替代艾莎。”

  阿富汗妇女权益保护组织对艾莎的姐妹们可能遭遇的悲惨命运已无能为力。他们表示,有关各方并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来帮助阿富汗妇女,这让塔利班能够肆意地虐待妇女。

  在西方舆论的支持下,阿富汗政府最近提出了与塔利班和谈的计划,这让许多人担心阿富汗妇女可能会为此付出更多代价。想到未来阿富汗政府将允许塔利班在国家中正式发挥作用,艾莎感到害怕。“塔利班对我做了这些事情,我们怎能跟他们和解?”艾莎说。

  □本报记者 马晶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