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昱宁:西来长风吹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09:12  东方网-文汇报

  

黄昱宁:西来长风吹拂

  上榜理由:至今已发表译著近百万字。2008年获第五届“上海出版新人奖”,2006年获“上海十佳文化新人”提名。

  问答黄昱宁

  问:过去最高兴的事?

  答:做了我女儿的母亲。

  问:未来最想做的事?

  答:我很少想未来,一向只应付眼前事。如果必须想一个名目——最希望能卸下某些疲于应付的角色,更多地扮演自己。

  问:最享受的事情?

  答:发呆,心情好天气好的时候。

  问:最希望得到什么支持?

  答:时间……呵呵希望老天根据我的表现,赞助我更多的时间。

  最近有一次遇到黄昱宁,是孟京辉话剧《堂吉诃德》在上海首演那晚。散场时,她匆匆离去,隐入深夜的街巷,把满台的极致张扬留在身后。后来我们聊起这个戏,她说:“有时候,人的魅力确实来自那种很偏执的东西,而我也不可能不受这种魅力的诱惑吧。”——这就是黄昱宁,个性平和,内心却未必没有堂吉诃德式的壮怀激烈。

  就在前不久,“老”不谦虚的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说到黄昱宁和她的评论集子《一个人的城堡》,突然变得“很低、很低……”有人笑他此时如张爱玲自贬的那样“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梁文道说道:“很多人认为,假如你连小说都还没看过的话,那评论又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黄昱宁让我们晓得,评论也可以是一个主角。评论写得好,甚至说不定比它评的小说还要好看……”

  黄昱宁是少有的集译者、出版者和写作者三种身份于一身,又在几个领域都游刃有余的女子。《一个人的城堡》展示了她出色的文学素养。在她心里,黑塞、伍尔夫和苏东坡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在她笔下,西方的前卫妖冶和东方的古典中庸并无间隔。她借宋词“当年拼却醉颜红”写梦露,借晏殊的“何处高楼雁一声”说狄更斯、菲茨杰拉德……黄昱宁读书多,又善融会贯通,才有这样的奇思妙语。

  有时候我会暗自揣测黄昱宁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跟她相识,始于断断续续看她写在《万象》上的文字,看得出她大量读书、大量看电影,很好奇她怎么能从陈年的犄角旮旯里搜罗出那么多有意思、有意味的东西,然后兴致勃勃、如数家珍般说给众人听。

  你看她写梦露,写伍尔芙,写爱弗朗,写哈米特……就像在午后的树荫底下,细细碎碎地向一个朋友介绍另一个朋友,讲讲停停,偶尔露出密而紧的牙齿淡淡一笑。她的叙述是平静的,心平气和,似乎并不觉得写一点东西是多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愿意相信,她是个聪明的人,因为聪明,所以不太做白日梦;因为聪明,所以与平常生活从容相对。

  她说她是那种从小走在正路子上的好孩子,除了体育,门门功课都要全优,还要求自己宠辱不惊。1998年夏天,即将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黄昱宁,拿到了电视台、外企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三份工作意向。当时译文出版社800元的月薪实在让人灰心。临近签约的那一晚,黄昱宁躺在宿舍的床上突然睡不着了,开始郁闷。她想到自己小时候,总爱写点文字,看点闲书,多爱多爱《红楼梦》……这么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起床,她早饭也没吃就直奔译文出版社,把自己“签”掉了,甚至都没跟爸妈商量。她说怕多想了会后悔,所以签完拉倒。就此在译文社,一呆十多年。如今,黄昱宁已越来越明白自己是属于这一行的,“属于文字世界吧!”她淡淡地说。

  几年前,黄昱宁在英国,机缘凑巧见到了戴维·洛奇——《小世界》的作者。洛奇被有些人称作“英国钱钟书”,他和黄昱宁在自家客厅里面对面作了一次长长的对话。听着黄昱宁如数家珍地谈论亨利·詹姆斯、格雷厄姆·格林、詹姆斯·乔伊斯,还有他本人,这个经常不苟言笑的七旬老头儿笑得开怀,甚至对她敞开胸怀,说起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婚姻。

  曾在很多场合拍过黄昱宁的陈村这么评价照片上的女子,“她有静心,有正气,有娇美,还有浅浅的忧愁。她从不作状。”

  她其实和她最爱的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类似,有一种将平凡世界的经验与极致情感嫁接的能力,厚实而轻盈,映射着英国文学正脉的那种优美。她是被西来长风吹拂的女子,一个始于会心、止于会心的女子。

  本报首席记者陈熙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