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禁令十一载为何管不住有毒餐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3日01:32  红网

  一些黑黄色的垃圾塑料块,添加进滑石粉、荧光增白剂,最后冷却成型后变成了一个个白色的塑料餐盒——跟随着暗访镜头,广东“垃圾”餐盒的整条生产销售链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的餐盒,你还敢用吗?(《扬子晚报》8月11日)

  继地沟油、一次性餐具之后,一次性餐盒再进入公众的视野。本月3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北京海淀区部分餐馆中一次性餐具质量调查结果”,似乎印证了类似广东垃圾餐盒已横行全国,调查发现,部分餐馆仍在使用问题餐盒,超过八成餐馆使用的餐盒有安全隐患,20家餐馆中17家使用的餐盒有安全隐患。

  其实,餐盒质量问题早在数年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1999年,国家经贸委曾下发6号令,要求淘汰发泡餐盒;2001年,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5年,国家发改委又下发40号令,要求淘汰发泡餐盒;2009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从卫生、安全、使用性能等方面,对一次性餐盒做了明确规定,确立了餐盒行业的规范标准;今年6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重启动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专项整治。

  按理讲,国家的N条禁令,管住白色餐盒不应成为问题,可是,国家的数条“令箭”,却没有禁得住有毒餐盒。我觉得,目前的某些公共治理,似乎已走进误区,凡遇到公共管理问题,一味地“禁”,而很少顾及“疏”,结果,公共治理不仅遇到阻力,白白浪费掉政策资源,也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比如两年前实施的“限塑令”,记得当时,国务院办公厅在出台“限塑令”时高调亮相,搞得轰轰烈烈,由于没有“疏”——即找到物美价廉的替代品,结果“限塑令”现已陷入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

  我觉得,国家禁令十一载管不住有毒餐盒,问题就出在“禁”上。只注重“禁”,而“疏”的通道,始终没有搭建起来。倘若国家不允许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那么,就必须有经济实惠,且成本低廉的替代品,呈现给普通老百姓。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目前市面上的所有替代品,售价都比用废塑料为原料生产的发泡餐盒高出3倍以上,导致这些替代品无法取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市场地位。

  既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我国就有必要在尽可能减少使用的情况下,采用回收利用的举措。在国外,回收利用占整个治理环境污染量的90%,而降解技术占整个治理环境污染量的10%。值得欣慰的是,北京、上海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不仅出台了公共政策,也建立了环保塑料处理公司,它不但“吃”掉废餐盒,而且也“拉”出塑料颗粒,成为建筑、日用品、文具、胶粘剂等的原料;上海则通过每只餐盒向生产者收取3分钱的方式,补贴回收、运输和处理处置环节上的花费,在治理发泡餐盒的污染问题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稿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