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中国文物展上的唐朝新疆风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3日16:0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驻新疆记者 李小倩):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举办的“智慧长河”中国文物精品展中,有两件来自新疆的国家一级文物,分别是“木亭模型”及“打马球俑”,这两件文物都来自于1000多年前的唐朝。

  “木亭模型”与中国馆外形惊人的相似,是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的重要文物;“打马球俑”体现了今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示了唐朝都市生活的风尚情态。

  初听文物名字“木亭模型”,人们或许并不了解一个木亭模型凭什么能入选世博会文物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王博介绍,在那木亭看似简单的木制结构中,隐含着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斗拱。

  如果说希腊柱式是西方建筑的“语言”,那么斗拱无疑就是中国建筑的“语言”,在中国建筑这部华美乐章里,斗拱堪称其中最优美的旋律。应该说斗拱是古建筑中最精巧、最华丽的部分,它足以代表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和精神。王博介绍说:“木亭模型,属于专门陪葬的。顶子没有,四个柱,一个梁架。应该是唐代的中原木结构,出土时比较散,后来拼对起来的。”

  这次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木亭模型”,出土于阿斯塔纳古墓501号墓,高20.8厘米,整体呈赭红色,由梁、柱、斗拱构成,中间有8根圆柱支撑,下方有方形底座,整个木亭充满盛唐气韵,外形酷似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造型。

  世博会上的中国馆不同于上小下大或上下一般大的常规建筑,采用的是上大下小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国馆底部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两个筒之间边长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顶层边长达140米,即屋顶宽度是底座宽度的2倍,1.96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之大,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

  一个是曾经埋入地下的缩小版本斗拱木亭,一个是拔地而起的辉煌斗拱建筑中国馆,这两个相距数千年却极其相似的作品中体现的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侯世新介绍说:“出土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模型和中国馆是那么相似,在我们文物下面还绘的有彩色祥云图案,大家很惊讶。体现了中原地区的汉文化风格早在1000多年以前就在新疆广为流传,并且被新疆各民族所吸纳和接受。”

  和许多装饰构件一样,斗拱最初是由于木结构建筑的实际需要才诞生的,它其实是柱子与梁架之间的过渡构件,主要作用就是扩大梁枋和柱头的接触面,从而加强梁架与柱头的联系,以承托中国建筑那高大厚重,出檐深远的屋顶。

  世博会上展出的另一件新疆的文物是“打马球俑”,马球古称“击鞠”、“打球”或“击球”,玩者骑在马背上,以球杖击球入球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王博告诉记者,此次送展世博会的“打马球俑”文物,出土于阿斯塔纳古墓群230号墓,骑的是唐朝时西域著名的焉耆马。

  王博说:“四个蹄子甩的比较平,是个跑马,一般马跑不快,成不了这样,这在蒙语里叫“胡鲁顿”。“胡鲁顿”是指四个蹄子能甩平的跑马,吐鲁番的唐人打马球的形象。他的服饰有中原文化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的特点。”

  “打马球俑”高37厘米,马上人物蓄八字短须,身着唐代流行的圆领紧身绛色长袍,头戴幞头,脚穿黑色皮靴。球俑足踩马镫,两目紧盯地面,手臂挥杖,充满动感。

  据史料记载,仅仅初唐时期全国马匹数量一度可达70多万匹,在当时,马是考察一国之力的综合指标,可见唐朝时期的鼎盛国力,这也为马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王博介绍说:“现在人们认为,马球这种运动起源于波斯,当时唐代很盛行打马球,唐代的王宫里,王室成员都爱好打马球,很好的运动。马球运动在当时很普遍,最时髦的运动。”

  到了今天,马球运动当然早已经失去唐朝时期的盛行光景,然而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依然保留着这一古老的竞技,当地的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群众,每逢节庆活动时,将家中最好的马匹拉出,精心将马匹装扮一番,将马鬃梳理,绑上漂亮的红绸缎,有的人家还将马匹的尾巴编成小辫子,蹬上长靴子,两队开战,打起马球。一时间,马蹄急促,烟尘四起,仿佛重回唐朝马球盛世之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