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少功,“飞”在山南水北间(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3日17:07  国际在线

  

韩少功,“飞”在山南水北间(图)

  韩少功每年有一半时间在湖南汨罗乡下隐居

  采菊东篱下,他思索的却是外面那个最有意思也最苦闷和愤怒的时代境遇

  本报记者/邱晓雨

  作家韩少功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88年迁居海南,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等职。2000年搬回曾经插队的湖南汨罗乡下,过起了隐居生活。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等,中篇小说《爸爸爸》等,散文《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中国大陆、台湾和法国等多种文学奖项。

  他曾是上世纪80 年代“文学寻根”的倡导者。他的《马桥词典》、《暗示》等小说,被称为解读一个时代的密码。他每年有半年在海南, 为自己担任的职务尽责;另外半年在自己曾经插队的湖南汨罗乡下, 种菜喂鸡写小说。

  近日,本报记者邱晓雨(以下简称“邱”)对话知名作家韩少功(以下简称“韩”),探寻他在精神世界的山南水北。

  中国乡村有独特的文明

  邱:中国的乡村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韩:中国的乡村保留传统文化比较多,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世界上尤其有其特质性。

  整个世界看起来,中国的乡村是最特殊的一块,是保留自己特性最多的一块,因而它在世界闻名。有很多史学家说,它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没有消失的独特的文明。而我们的都市,包括我们的建筑,我们的服装,我们的观念,基本上是西方城市的一种复制,一种拷贝,所以乡村作为文明的一个样本,从人类学,或者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第二,从社会结构来说,中国曾主要是农民的社会,至今农业人口还占到我们的一半左右,我们最底层的社会,最边缘的社会也在农村。这样一个大的存在我们是不可以忽略的。甚至我们很多人进了城以后,其上一辈或者上两辈人就是农民。其很多种文化特性,我们拒绝承认也好,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到也好,是会存在于我们的城市生活中的。你到城市的餐馆去看一看,大家说话的那种习惯,那种交往的礼俗,其实还是很传统的,哥们兄弟,对不对?

  很多城里人觉得,我已经离开农村,农村和我没关系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短视。至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一部分作家来做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中国的农村,对乡村社会,对它的文化基因进行解构和分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