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落入“重返东南亚”的圈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08:56  国际在线

  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一年多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时,宣布了所谓的 “重返东南亚”战略。当时,不少人好奇:美国如何才能重返东南亚?如今,这一“重返战略”露出了几乎全部的面目。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东南亚某些国家与中国之间的领土或者领海争议,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宣布介入南海有关岛屿的归属争端,将美国的航空母舰开到越南并宣布与越南搞联合军事演习等等。

  美国展露这样的“重返战略” 其实并不是什么意外之举。目前美国的经济发展几乎陷入停滞,除了军事手段之外,它还有什么其他能拿得出手的资源和手段可以用来蛊惑某些东南亚国家的某些势力呢?

  对于美国的“重返战略”,中国在战术上应予以重视,继续做好有关军事斗争的准备,但在战略上完全可轻视之。

  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冷战宣告结束,由于东西方阵营对峙的消失,以前在美苏双方争夺中显得颇为重要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突然因为前苏联这一阵营力量的消失,而变得不再“政治上重要”。东南亚就是这样一个地区。在这里,美国再也没有必要花费庞大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维持一场没有对手的“战斗”;而东南亚国家也明白,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和政治存在,非但没有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反倒造成该地区的局势紧张,阻碍了经济发展。

  与此相反的是,在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需要。在冷战后的20 多年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长为今天的世界工厂,成为整合全球制造业的基地。这一地位意味着中国成为对接广大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市场的最重要国家:东南亚国家的资源,需要出口到中国,再经过中国制造成各种工业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越走越近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很多东南亚国家来说,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提高的机遇。而美国由于本土工业产业的空洞化,除了石油等少数资源产品外,其本土的经济产业已经基本无法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经济资源直接对接,这也导致了美国越来越远离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

  在普遍追求更好福利、更快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都知道,要想实现富裕生活的理想,谋求经济发展是最根本的途径,而不是成为某个大国的地区傀儡。

  美国何尝不想投东南亚国家民众之所好,从经济上重返东南亚,但这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换句话说,美国重返东南亚,只能是从军事上重返。这或许会给中国在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增加一些不确定因素,但难以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整合大局,更不会逆转大势。

  所以,对美国的“重返战略”,中国应冷静应对,在保持对美国必要强硬姿态的同时,对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仍秉持一贯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促进双边和多边信任,避免落入美国的战略“圈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